2022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重點知識
2023-09-17 來源:中國(guo)教(jiao)育在(zai)線
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試(shi)題共150分,其中客觀題共40道(dao),每(mei)道(dao)題2分共80分。這些選擇題對應的考點(dian)覆蓋全書每(mei)一(yi)章(zhang)。主(zhu)觀題包括(kuo)兩道(dao)辨析(xi)題、三道(dao)簡答題和一(yi)道(dao)論(lun)述題共70分。

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重點知識歸納
1. 馬克思主義(yi)哲學研究的(de)對象是:關于自然(ran)、社(she)會(hui)、思維發展的(de)一般(ban)規(gui)律。
2. 對待馬克(ke)思主義的科學(xue)態度是(shi):堅持(chi)和發展。
3. 物質的唯(wei)一特(te)性是(shi)客觀(guan)實(shi)在性。這(zhe)里的客觀(guan)實(shi)在是(shi)指:不以(yi)人(ren)的意志為轉移。
4. 在實(shi)際工作中(zhong),要注意掌握(wo)分寸,防止過或不及,其關鍵在于:把握(wo)事(shi)物的度。
5.矛盾(dun)的基本屬(shu)性(xing)是(shi):斗爭性(xing)和(he)同一性(xing)。
6. 實(shi)踐的科學(xue)含義是(shi):人們能動地改造和探索(suo)現實(shi)世界(jie)的一切社會性的客(ke)觀(guan)物(wu)質活(huo)動。
7. 絕對(dui)真(zhen)(zhen)(zhen)理(li)和相對(dui)真(zhen)(zhen)(zhen)理(li)的關系是:真(zhen)(zhen)(zhen)理(li)的種不同屬性(xing)。
8.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de)活動最(zui)基本的(de)首(shou)要的(de)是:生(sheng)產實踐活動。
9.人(ren)類社會(hui)變(bian)化、發展的決定(ding)性因素是(shi):物(wu)質資(zi)料的生產方式。
10. 英雄史(shi)觀的理論(lun)出發(fa)點是:社(she)會意識決定社(she)會存在(zai)。
11. 自由王國實際指的(de)是:共產主義社(she)會。
12.標志著毛澤(ze)東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國社會各階段的分(fen)析》和《湖南農民 運動考察報(bao)告》。
13.我(wo)國人民民主專政(zheng)(zheng)政(zheng)(zheng)權(quan)的組(zu)織(zhi)形式及政(zheng)(zheng)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4. “二次革(ge)命論(lun)”是由誰提出來的:陳獨秀。
15. 1927年大革(ge)命失敗后(hou)中國(guo)社會的性(xing)質是(shi):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6. 全國第一塊農村根據地(di)是:井岡山根據地(di)。
17. 標志第一(yi)(yi)次國共(gong)合作的(de)統一(yi)(yi)戰線正式(shi)形成的(de)會議是:國民黨一(yi)(yi)大。
18. 1931年(nian)11月,中華(hua)蘇(su)維埃共(gong)和(he)國(guo)臨時中央(yang)政府成(cheng)立的地(di)點是:江西(xi)瑞金。
19. 中(zhong)共(gong)八大指出,社(she)會(hui)主義改造(zao)完成后(hou)黨的(de)(de)中(zhong)心任務是(shi):把我國(guo)(guo)盡快地從落(luo)后(hou)的(de)(de)農業(ye)(ye)國(guo)(guo)變(bian)為(wei)先(xian)進的(de)(de)工業(ye)(ye)國(guo)(guo)。
20. 新民主主義經(jing)濟的領導力量是:國營(ying)經(jing)濟
21. 毛澤東(dong)正式向全(quan)黨全(quan)國(guo)提出(chu)探索中國(guo)社會主義建(jian)設道路的文章是:《論十大(da)關系》
22. 1974年2月,毛(mao)澤東在會見贊比亞(ya)總統(tong)卡翁達時提出的(de)重要(yao)觀點是:關于三(san)個世界的(de)劃(hua)分(fen)的(de)觀點 。
23. 馬(ma)克思主(zhu)義同中國實際相(xiang)結(jie)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yue)的理(li)論成果(guo)是:鄧小 平(ping)理(li)論 。
24. 把“三個代表”重要(yao)思(si)想確(que)立(li)為中國(guo)共(gong) 產 黨的指導(dao)思(si)想,是在:黨的十六大 。
25. 鄧小(xiao) 平指出(chu),“貧(pin)窮(qiong)不是社會(hui)(hui)主(zhu)(zhu)義,社會(hui)(hui)主(zhu)(zhu)義要消(xiao)滅貧(pin)窮(qiong)”。這個判斷:體現(xian)了社會(hui)(hui)主(zhu)(zhu)義本質(zhi)的要求 。
26. 堅持(chi)黨的基本路線(xian)不動搖,關鍵是(shi):堅持(chi)以經(jing)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27. 構建(jian)社(she)會(hui)主義(yi)和(he)諧(xie)社(she)會(hui)是鞏固執政黨地位的:社(she)會(hui)基礎 。
28. 執行(xing)社會主義(yi)(yi)宏觀調控職能的是:社會主義(yi)(yi)地(di)區的政府 。
29. 在我(wo)國(guo)現階段(duan)的所(suo)有(you)制結構中,國(guo)有(you)經(jing)濟對(dui)經(jing)濟發(fa)展起(qi)主導作用(yong)。這(zhe)主要體現在:對(dui)國(guo)民經(jing)濟發(fa)展的控制力上 。
30. 我國現(xian)階(jie)段的(de)非(fei)公(gong)有(you)制經濟(ji)(ji)是:社會(hui)主義市(shi)場經濟(ji)(ji)的(de)重要組成部(bu)分。
31. 健全社(she)會主義法(fa)(fa)制的基本要求(qiu)是:有法(fa)(fa)可依、有法(fa)(fa)必(bi)依、執法(fa)(fa)必(bi)嚴、違法(fa)(fa)必(bi)究
32. 社會主義道(dao)德建設的原則是:集體主義 。
33. 鄧小 平提出的(de)和平與發展(zhan)兩大時代主題的(de)核心(xin)是:發展(zhan) 。
34. “一國兩制”構想(xiang)的起初提出,是為了解決:臺灣(wan)問題 。
35. 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出發(fa)點和歸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36. 世界(jie)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jie)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dian) 。
37. 形而上學唯(wei)物主義物質觀的錯誤是:不懂得個性和(he)共性的辨證關系 。
38. 只(zhi)承認絕(jue)對運動,否(fou)認相對靜止,會導致:形而上學不變(bian)論
39. 事物(wu)(wu)發展的(de)必(bi)然性(xing)產生于:事物(wu)(wu)內部的(de)根本矛(mao)盾 。
40. 一個認(ren)識是否具有真(zhen)理性(xing),關鍵在(zai)于(yu):是否符合客觀事物的規(gui)律性(xing) 。
41. 感覺(jue)、知覺(jue)和表象,這是(shi):感性認識的三種形式(shi) 。
42. 不屬于生產(chan)力(li)實體(ti)性要素的是:科學技術 。
43. 歷(li)史唯物(wu)主義的人民(min)群眾這一范疇(chou)是指:推(tui)動社會(hui)進步的絕大多數社會(hui)成員的總和 。
44. 生產力(li)與生產關(guan)系的關(guan)系是:內容(rong)和形式的關(guan)系 。
45. 在自由和(he)必然的關(guan)系問題上,馬克思(si)主義哲學認(ren)為自由是指:對(dui)必然的認(ren)識和(he)對(dui)客觀世界的改(gai)造 。
46. 社(she)會(hui)進步的(de)含義指:社(she)會(hui)由低(di)級向高級的(de)發(fa)展(zhan) 。
47. 標志中國半(ban)殖民地半(ban)封建社會(hui)基本形成的不(bu)平等條(tiao)約是:辛(xin)丑條(tiao)約 。
48. 半殖民(min)(min)地半封建(jian)(jian)社會中華民(min)(min)族(zu)最迫(po)切的任務是:進(jin)行反(fan)帝反(fan)封建(jian)(jian)的民(min)(min)主革命,求得民(min)(min)族(zu)獨(du)立和人民(min)(min)解(jie)放 。
49. “工農武裝(zhuang)割據”的基本內容是:土(tu)地革命 。
50. 在革命統一戰線的兩(liang)個聯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聯盟是:工農聯盟 。
51. 毛澤(ze)東指出,解決(jue)中(zhong)國一切革命問題(ti)的最基(ji)本的根據是:認清中(zhong)國社會(hui)的特殊國情 。
52. 我黨提出把工作(zuo)重(zhong)點由農村轉(zhuan)移到城市的會(hui)議是:七(qi)屆二(er)中全會(hui) 。
53. 新民主(zhu)主(zhu)義的前途(tu)是:社(she)會主(zhu)義 。
54. 1949年9月,中國人(ren)民(min)(min)政治協商會(hui)議第一次會(hui)議選舉誰為中央(yang)人(ren)民(min)(min)政府主席(xi):毛澤東 。
55. 新(xin)中國(guo)(guo)成(cheng)立后,毛澤(ze)東指出我國(guo)(guo)工人(ren)階級和民(min)族資產階級的矛盾(dun)屬(shu)于(yu):人(ren)民(min)內部(bu)矛盾(dun) 。
56. 我黨對待官僚資(zi)(zi)本和民(min)族(zu)資(zi)(zi)本采取的政策(ce)分(fen)別是:沒收 和平贖買 。
57. “一五”計劃確定的優先發(fa)展的重(zhong)點(dian)是:重(zhong)工業 。
58. 鄧小 平(ping)理論形成的(de)時(shi)代(dai)(dai)要求是:時(shi)代(dai)(dai)主題的(de)轉換和新技術革命浪潮(chao)的(de)興起 。
59. 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zhi)政之基(ji)、力量(liang)之源(yuan)是:始終做到:三個(ge)代表(biao) 。
60. 社會主(zhu)義的根本原則和(he)發展目(mu)標是:最(zui)終達(da)到共(gong)同富裕 。
61. 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zhi)接(jie)動(dong)力是:改革 。
62. 黨的(de)十六大提(ti)出(chu)了:全面建設(she)小康社會的(de)奮斗目(mu)標 。
63. 當前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和(he)中心環節是:深化國有(you)企業改革 。
64. 社會(hui)主義(yi)經濟體制是指:社會(hui)主義(yi)生產關系(xi)的具體形式(shi)及(ji)其運動方式(shi) 。
65. 依法(fa)治(zhi)國,作為黨領(ling)導人治(zhi)理地區(qu)的基本方略(lve),被確立下來是在:黨的“十五大” 。
66. 社會(hui)主(zhu)義(yi)精神文明建設(she)的性質(zhi)和(he)方向取(qu)決于(yu):社會(hui)主(zhu)義(yi)思(si)想道德(de)建設(she)。
67. 堅持我國獨(du)立自主的和平(ping)外交政(zheng)策,放(fang)在首位的應該是:地(di)區主權(quan)和地(di)區利益。
68. 進入20世紀90年(nian)代(dai),我國對外開放發展到(dao)一個新階段,其顯著特點是: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開放的格局初步形(xing)成。
69. 臺(tai)灣(wan)問(wen)題的本質是:中國的內政問(wen)題。
70. 黨(dang)的(de)建設的(de)基本問題是(shi):建設一個什么樣的(de)黨(dang)和怎(zen)樣建設黨(dang)。
成考政治如何復習
展開論述意義,說明對策
可適當(dang)復(fu)述(shu)材(cai)料,利用題(ti)(ti)目(mu)提供的(de)(de)(de)材(cai)料復(fu)制(zhi)部分答案;可根據(ju)題(ti)(ti)目(mu)的(de)(de)(de)性質縱向層層遞(di)進,或橫向分方面展開;如(ru)(ru)(ru)想到的(de)(de)(de)角度多,話頭就別太長(chang),多角度能夠提高命中率。若(ruo)想到的(de)(de)(de)角度少(shao),就可以多寫話,以較豐滿的(de)(de)(de)文字加(jia)重(zhong)份量。聯系實際,如(ru)(ru)(ru)果本題(ti)(ti)是(shi)論(lun)述(shu)題(ti)(ti),則(ze)根據(ju)本題(ti)(ti)聯系實際中的(de)(de)(de)一些現(xian)象(xiang),給出評價,如(ru)(ru)(ru)果本題(ti)(ti)是(shi)材(cai)料題(ti)(ti),則(ze)材(cai)料就是(shi)實際,指出材(cai)料中的(de)(de)(de)一些問題(ti)(ti),也就是(shi)將材(cai)料用你學過的(de)(de)(de)關于政治的(de)(de)(de)術語(yu)再復(fu)述(shu)一遍(bian)。這部分一定要有,而(er)且要作(zuo)為一個段(duan)落,字跡工整(zheng)。
抓住重點和要點復習
抓住(zhu)重(zhong)(zhong)點內(nei)容,把握(wo)(wo)(wo)答(da)題要(yao)(yao)點,這是取得(de)考(kao)(kao)試成(cheng)功的(de)(de)關鍵。把全面(mian)復習(xi)(xi)和抓住(zhu)重(zhong)(zhong)點結合(he)起(qi)來。把內(nei)容完(wan)整(zheng)和答(da)題要(yao)(yao)點結合(he)起(qi)來。考(kao)(kao)生在答(da)題時,要(yao)(yao)求做(zuo)到內(nei)容完(wan)整(zheng),要(yao)(yao)點突出。一(yi)(yi)定(ding)要(yao)(yao)準確掌握(wo)(wo)(wo)基本(ben)概(gai)念。概(gai)念不(bu)清,模棱兩(liang)可,是很(hen)難應付單(dan)選(xuan)題和多選(xuan)題的(de)(de)。對(dui)此,考(kao)(kao)生要(yao)(yao)通過命題分析、材(cai)料判斷、問題解(jie)答(da)等形式來掌握(wo)(wo)(wo)概(gai)念。一(yi)(yi)定(ding)要(yao)(yao)全面(mian)、辯(bian)證地掌握(wo)(wo)(wo)基本(ben)原理(li)特別是一(yi)(yi)些重(zhong)(zhong)要(yao)(yao)關系,切忌片面(mian)性(xing)。應用原理(li)分析和解(jie)決實際問題一(yi)(yi)定(ding)要(yao)(yao)有(you)說服力。理(li)論聯(lian)系實際既是學(xue)習(xi)(xi)理(li)論的(de)(de)根(gen)本(ben)方法(fa),又是考(kao)(kao)試的(de)(de)重(zhong)(zhong)要(yao)(yao)目(mu)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