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政治中國近代史綱要大事時間點匯總
2023-10-02 來源:中(zhong)國教育在線
考研(yan)的小伙(huo)伴們一定對政治中(zhong)的各(ge)個時(shi)間(jian)點很頭(tou)痛(tong),知識零(ling)散(san)有(you)(you)繁多,下面是為大(da)家(jia)匯(hui)總的中(zhong)國近代史綱(gang)要大(da)事(shi)的時(shi)間(jian)點,希望對大(da)家(jia)有(you)(you)所幫助。

考研政治中國近代史綱要大事時間點整理
1. 1840年,英國發(fa)動第(di)一次鴉(ya)片(pian)戰爭(zheng),中國戰敗。
2. 1841年5月(yue),廣州三元里農民起義,中國近代史上中國第一次(ci)大規模的(de)反侵略武裝(zhuang)斗爭。
3. 1842年,中英《南京條(tiao)約》,割香港島給英國。
4. 1843年7月,中英《五口通(tong)商章程》規定,在通(tong)商口岸,中國(guo)人如與英僑(qiao)“遇有(you)交涉訴(su)訟”,英國(guo)享有(you)領事(shi)裁判權。
5. 1843年10月中英《虎門條(tiao)約》
6. 1844年(nian)7月中美《望廈條約》
7. 1844年10月中法《黃埔條約》
8. 1843年,魏源《海(hai)國圖志(zhi)》, “師夷長技以制夷”。
9. 太平天國農民(min)戰爭(1851-1864)
1843年,洪秀全,成(cheng)立拜上(shang)帝(di)教,《原道(dao)救(jiu)世(shi)歌》《原道(dao)醒(xing)世(shi)訓》《原道(dao)覺(jue)世(shi)訓》。
1851年1月,洪(hong)秀全在(zai)廣(guang)西(xi)金田村發動(dong)(dong)起義,建號太平(ping)天國,發動(dong)(dong)歷史(shi)空前的(de)農民運(yun)動(dong)(dong)。
1851年3月(yue),在東(dong)鄉稱(cheng)天(tian)王。
1851年9月,攻(gong)克永(yong)安,進行封王建制和整頓軍紀。
1853年3月,攻克南京(jing),改(gai)名天京(jing),定(ding)為太平天國首(shou)都,正(zheng)式宣告太平天國農民政權(quan)的(de)建立。
1853年冬,《天朝田畝制度》,以解決土地問題為中(zhong)心,這次農民(min)戰(zhan)爭(zheng)特點的綱領性文(wen)件。
1856年(nian)9月,天京事變(bian), 太(tai)平天國由(you)盛轉衰。
1859年,太(tai)平(ping)天(tian)國(guo)后期,洪仁玕提出《資(zi)政新篇》,鮮明(ming)資(zi)本主義(yi)色彩的改(gai)革與建(jian)設(she)方案,中(zhong)國(guo)第一個全面發展(zhan)資(zi)本主義(yi)的綱領,但(dan)沒涉及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
1864年6月洪(hong)秀全去(qu)世,7月,太(tai)平(ping)天(tian)國被(bei)湘軍攻破,太(tai)平(ping)天(tian)國失敗。
10. 第(di)二次鴉(ya)片(pian)戰爭(1856-1860年)英、法、美、俄
11. 1858年 英法(fa)美俄《天津(jin)條(tiao)約》 英法(fa)俄《北京(jing)條(tiao)約》
12. 中俄(e)《璦琿條約》 中俄(e)《勘分西北界(jie)約記》
13. 1859年(nian)6月,英法聯軍進(jin)攻大(da)沽炮(pao)臺,提督史榮椿、樂善(shan)戰死。
14. 1860年英法聯軍(jun)進攻北京,火燒圓明園(yuan)。
15. 1860年(nian),清(qing)政府分別與英法兩國公使交換了《天(tian)津條約》的批準(zhun)書,并簽訂了《北京條約》。
16. 1860年,中(zhong)英《北京條約》規定,割讓九龍半島南(nan)端和昂船洲(zhou),“歸英國香港界內”。
17. 1858年(nian),中俄《璦琿條約》簽訂,割去(qu)黑龍江以(yi)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guo)領(ling)土。
18.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yue)》簽訂,割去(qu)烏蘇里江(jiang)以東40余萬平方(fang)公里的中國(guo)領土。
19. 1864年,中俄(e)《勘分西北界約(yue)記》,割去(qu)中國西北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20. 19世(shi)紀(ji)70年代以后,馬(ma)建(jian)忠(zhong)、王韜、鄭(zheng)觀應、薛福成等人不僅主張(zhang)學習西方的(de)科學技術(shu),同時也要求吸納某些西方的(de)政治、經濟(ji)學說(shuo)。
21. 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人物:奕(首領)、曾國(guo)藩 李鴻章 左(zuo)宗(zong)棠 張之洞(dong) 劉(liu)坤一(yi)等封建階級。
口號:自強 求富;
指導(dao)思想: “中學(xue)為(wei)體,西學(xue)為(wei)用”(馮桂芬)
洋務事(shi)業(ye)(ye):興辦(ban)近代(dai)企(qi)業(ye)(ye)、建立新(xin)式海陸軍、創辦(ban)新(xin)式學堂(tang),派遣留學生(sheng)
22. 1884年,中法戰爭(zheng) 《中法新約(yue)》
23. 1885年3月,馮子材率領清(qing)軍(jun)和當地(di)民眾在(zai)鎮南關(guan)取(qu)得大捷。
24.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
25. 1894年,日本占領旅順,連續進行了4天的大屠殺。
26. 1894年11月,孫中(zhong)(zhong)山(shan)在東京創立了革命團體--興中(zhong)(zhong)會,喊出了“振興中(zhong)(zhong)華(hua)”這個時(shi)代最強音(yin)。
27. 1895年(nian),中(zhong)日《馬關(guan)條(tiao)約》,中(zhong)國(guo)(guo)割讓遼東半島(后(hou)又中(zhong)國(guo)(guo)政(zheng)府以(yi)3000萬兩白銀贖回)、臺(tai)灣全島以(yi)及附屬各島嶼和澎湖列(lie)島給日本,允許日本在中(zhong)國(guo)(guo)設廠。
28. 1895年,嚴復《救亡(wang)決論》 喊(han)出“救亡(wang)”口(kou)號;
29. 《天演論(lun)》 “物競天擇”“適者(zhe)生(sheng)存”。
30. 戊戌維新變法
1895年,康有為聯合在(zai)京參(can)加會(hui)試的(de)舉人共同發起的(de)“公車上書”。
1898年3月,張之洞《勸學篇(pian)》,宣揚“中學為體、西學為用(yong)”的思想(論戰)。
1898年6月,光緒皇帝在維新派的推動和策劃下,頒(ban)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開始(shi)變法(fa)。
人物(wu):光(guang)緒、康有為、梁啟(qi)超(chao)、譚嗣(si)同、嚴復
維新派活(huo)動:向皇帝上書、介(jie)紹外國變法(fa)
著書立說(shuo)康有為《新(xin)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
梁(liang)啟(qi)超《變(bian)法(fa)通(tong)義(yi)》譚嗣(si)同《仁(ren)學》 嚴(yan)復《天(tian)演論(lun)》
辦(ban)學會(hui)(hui)(hui)(強學會(hui)(hui)(hui)、南學會(hui)(hui)(hui)、保(bao)國會(hui)(hui)(hui))
辦報紙 梁啟超(chao)上海《時(shi)務報》、嚴復天津《國聞報》、湖南《湘報》
設(she)學堂 康有為廣(guang)州萬木(mu)草(cao)堂、梁啟超的長沙時務學堂
維新派和守舊派的論戰:要(yao)(yao)不要(yao)(yao)變(bian)法;要(yao)(yao)不要(yao)(yao)興(xing)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
要(yao)(yao)不要(yao)(yao)廢八股、改科舉(ju)和興學(xue)堂
1898年9月,守舊勢力發(fa)動(dong)政(zheng)變,慈禧太(tai)后重新(xin)“訓政(zheng)”,將光緒(xu)皇帝軟禁于(yu)(yu)中南海(hai)瀛臺(tai),同時(shi)下(xia)令搜捕維(wei)新(xin)派人士。9月28日(ri),譚嗣同、劉(liu)光第、林旭、楊銳(rui)、楊深秀、康廣仁等六人,被殺于(yu)(yu)北京菜市口,史稱“戊戌六君子(zi)”。
31. 1898年(nian)3月,德州(zhou)強租(zu)膠州(zhou)灣,將山東劃入自己勢力范圍。
32. 1899年11月法(fa)國強租(zu)廣州(zhou)灣,把云南和兩廣劃入勢力(li)范圍(wei)。
33. 1898年2月(yue)英國把長江流(liu)域劃為自己勢力(li)范圍,6月(yue)強租深圳(zhen)河(he)以(yi)南、九龍(long)半島界限街以(yi)北及附近島嶼(yu)的中國領土99年,7月(yue)又強租威(wei)海衛(wei)。
34. 1898年,日本把福建劃(hua)為勢力范圍(wei)。
35. 1899年,美國提出“門戶開放(fang)”政策。
36.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zhan)爭(zheng)
37. 1900年,俄國入(ru)侵(qin)東北(bei),制造了江東六十四屯慘案(an)。
38. 1901年《辛丑條約》
在半殖民(min)地半封建(jian)社會的(de)(de)中(zhong)(zhong)國,兩大(da)歷史矛(mao)盾(dun)是:帝(di)國主(zhu)義和中(zhong)(zhong) 華民(min)族的(de)(de)矛(mao)盾(dun)、封建(jian)主(zhu)義和人民(min)大(da)眾的(de)(de)矛(mao)盾(dun),而前者是主(zhu)要矛(mao)盾(dun)。兩大(da)歷史任務(wu):求(qiu)的(de)(de)民(min)族獨立(li)和人民(min)解(jie)放、實(shi)現地區繁榮富強(qiang)和人民(min)共同富裕。(兩大(da)任務(wu)既相(xiang)互區別,又相(xiang)互聯系)
1840年到1919年,中國人民為反對外來侵(qin)略進行了(le)(le)英(ying)勇(yong)斗爭,但都失敗了(le)(le),究其原因(yin):一是(shi)社會制度的腐敗,二是(shi)經(jing)濟技術(shu)的落后,而前者是(shi)最根本的原因(yin)。
39. 1901年4月清政府設立(li)督辦政務處,宣(xuan)布實行“新政”。
40. 1902年-1911年各(ge)地民(min)變(bian)四起(qi),發生(sheng)了拒(ju)俄、拒(ju)法、抵(di)制美貨等愛國運動。
41. 1904-1905年,日(ri)俄(e)兩個為了爭奪在華(hua)利益竟然在中國東北(bei)進行戰(zhan)爭。
42. 1904年(nian),孫(sun)中山發表了《中國(guo)問題的真解(jie)決(jue)》一文,指(zhi)出只有推翻清(qing)政(zheng)府的統治,建(jian)立“中華民國(guo)”才能真正解(jie)決(jue)中國(guo)問題。
43. 1905年8月20日,孫中(zhong)山(shan)。黃興等人在東京(jing)成立中(zhong)國同(tong)盟會,孫中(zhong)山(shan)任總理(li)。“驅逐韃(da)虜,恢復(fu)中(zhong)華(hua),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機關報為《民報》,是近代第一個全(quan)國性的資(zi)產階(jie)級性質的政(zheng)黨。它(ta)的成立標(biao)志著中(zhong)國資(zi)產階(jie)級民主革命進(jin)入了(le)一個新階(jie)段。
44. 1905年11月,孫中山在民(min)(min)(min)報(bao)發(fa)刊詞中,同盟會綱領(ling)“民(min)(min)(min)族、民(min)(min)(min)權(quan)、民(min)(min)(min)生”三大(da)主(zhu)義,后(hou)稱三民(min)(min)(min)主(zhu)義。
45. 民族“驅逐韃虜,恢復中華(hua)”、民權(quan)“創立民國”、民生“平均地權(quan)”
46. 1905年(nian)-1907年(nian),孫中(zhong)山(shan)革(ge)(ge)命派(pai)和(he)(he)康有為的改革(ge)(ge)派(pai)進行(xing)論戰(zhan)。論題:要(yao)不(bu)要(yao)以(yi)革(ge)(ge)命手段推翻清政(zheng)府(焦點);要(yao)不(bu)要(yao)推翻帝制,實行(xing)共和(he)(he);要(yao)不(bu)要(yao)實行(xing)社會(hui)革(ge)(ge)命。
47. 1906年,清政府宣布(bu)“預備仿行(xing)憲(xian)政”,廢除科舉考試(shi)。
48. 1908年頒布(bu)《欽(qin)定(ding)憲法大綱》。
49. 1911年4月(yue),黃興廣州起義。“黃花(hua)崗起義”
50.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51. 1912年1月(yue)1日,孫中(zhong)山在南京(jing)創立中(zhong)華民(min)國(guo),任臨時大總統(tong)。1912年為民(min)國(guo)元年。
52.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zhong)國延續(xu)了兩(liang)千(qian)余(yu)年的封建帝制終于結束(shu)。
53. 1912年(nian)2月13日,袁(yuan)世(shi)凱聲明贊成共(gong)和,孫中山提出(chu)辭呈。
54. 1912年(nian)2月15日(ri),袁(yuan)世凱任臨時大(da)總(zong)(zong)統(tong)。3月10日(ri)就職(zhi)。4月1日(ri),孫中山(shan)正(zheng)式辭(ci)去臨時大(da)總(zong)(zong)統(tong)職(zhi)務。
55. 1912年3月臨(lin)時(shi)參(can)議院頒(ban)布《中(zhong)華民國(guo)臨(lin)時(shi)約法(fa)》,是中(zhong)國(guo)歷史上第(di)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gong)和國(guo)憲(xian)法(fa)性質(zhi)的(de)法(fa)典(dian)。
56. 1913年(nian)3月(yue),袁世凱刺殺宋教仁。
57. 1913年7月(yue)-8月(yue),以孫中山為首,李烈鈞發動“二(er)次革命”,反對袁世凱(kai)刺(ci)殺宋教(jiao)仁和“善后大借(jie)款”。
58. 1914年7月,孫中山在東(dong)京正式(shi)成立中華(hua)革命(ming)黨,反對袁世凱(kai)。
59. 1915年5月(yue),袁世(shi)凱竟然基本接(jie)收日本提出的(de)嚴損中(zhong)國權益的(de)“二(er)十一條”
60. 1915年9月,陳獨秀在(zai)上海創辦《青(qing)年》《新(xin)青(qing)年》雜志,稱(cheng)為新(xin)文化運動(dong)興起(qi)的標(biao)志。
61. 1915年12月12日(ri),袁世凱復辟帝制。
62. 1915年12月(yue)25日,蔡鍔宣布云南獨立,發動護國運動。
63. 1916年3月22日,袁(yuan)世(shi)凱取消了帝制,6月6日袁(yuan)世(shi)凱在人民的唾罵(ma)中死去。
64. 1917年1月,蔡元培人北京(jing)大學校長,聘請陳(chen)獨秀為文科學長。北京(jing)大學和(he)《新青年》編輯(ji)部稱為新文化運動的(de)主(zhu)要陣(zhen)地(di)。提倡“民主(zhu)和(he)科學”。新文化運動的(de)內容(rong)
65. 1917年7月,孫中(zhong)山為反對皖系段(duan)祺瑞破(po)壞(huai)《臨(lin)時約法》,發動(dong)第一(yi)次護法運動(dong)。
66. 1917年10月,俄國(guo)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
67. 1917年11月7日,俄國(guo)建立人(ren)類(lei)歷史上第一(yi)個社(she)會主義地區。
68. 1918年5月,魯(lu)迅(xun)發表《狂人日記(ji)》,這是(shi)新文(wen)(wen)化運動的第一(yi)篇白話文(wen)(wen)小說。
69.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zhan)結束,以英法俄為(wei)首(shou)協約國勝(sheng)利,以德(de)奧意為(wei)首(shou)的同盟國失敗(bai)。
70. 1919年3月,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誕生(sheng)。
71. 1919年(nian)5月4日,五四運(yun)動爆發(fa)。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shang)中(zhong)國外交的失(shi)敗。運(yun)動的中(zhong)心從北京轉(zhuan)到上(shang)海,主力從學生轉(zhuan)到工人,形成(cheng)了一個以工人階級為(wei)主力,包括城市(shi)小資產階級和民(min)族資產階級在內的全國規模的具有廣(guang)泛群眾性(xing)的愛國政治運(yun)動。
72. 1919年10月孫(sun)中山(shan)將中華革命黨(dang)改組中國國民黨(dang)。發(fa)動第(di)二(er)次護法運動。
73. 1920年2月(yue),陳(chen)(chen)獨秀、李大釗相約(yue)在北京和上海“南陳(chen)(chen)被李,相約(yue)建黨(dang)”
74. 1920年(nian)8月(yue),陳獨秀在,上(shang)(shang)海共產主義小組(zu)在上(shang)(shang)海成立(li),這是中國(guo)第一個地方共產黨組(zu)織。
75. 1920年(nian)10月(yue),李大釗在北(bei)京,成立北(bei)京共產黨。
76. 1921年7月,中國(guo)(guo)共產(chan)黨(dang)第一(yi)(yi)次全(quan)國(guo)(guo)代表(biao)大會在(zai)上(shang)海舉行。大會提出了一(yi)(yi)個(ge)綱領一(yi)(yi)個(ge)決(jue)議。宣(xuan)告中國(guo)(guo)共產(chan)黨(dang)成(cheng)立。
77. 1921年8月,中國共(gong)產黨(dang)在(zai)上海成立中國勞動(dong)組合書記(ji)部(bu),這(zhe)是黨(dang)領導(dao)工(gong)人運動(dong)的專(zhuan)門機關。
78. 1921年9月,沈定一(yi)等在浙江省蕭山縣衙前村成立(li)第一(yi)個農(nong)民協(xie)會(hui)。掀起(qi)了(le)農(nong)民運動。
79. 1921年11月(yue),李中主持成立了共產黨早(zao)期組織(zhi)領導的第一個產業工會(hui)--上海(hai)機器工會(hui),出版《機器工人》。
80. 1922年7月,中(zhong)(zhong)國(guo)共產黨第(di)(di)二(er)(er)次全(quan)國(guo)代表(biao)大(da)(da)會在上海召(zhao)開,大(da)(da)會通過了9個(ge)決議案(an),選(xuan)舉新的(de)(de)中(zhong)(zhong)央領導機構。大(da)(da)會提出了中(zhong)(zhong)國(guo)共產黨的(de)(de)最(zui)(zui)高綱領和最(zui)(zui)低(di)綱領。中(zhong)(zhong)·共二(er)(er)大(da)(da)第(di)(di)一(yi)次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de)(de)民主革(ge)命綱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