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有12個世居民族,既是語言的富礦區、民族地區,也是面向東盟開放開發的前沿地區,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廣西聚焦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將語言文字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將提高普通話應用水平與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不斷提高勞動力基本素質,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化強國奠定基礎。
廣西脫貧攻堅任務重、家底薄,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2016年來,全區累計實現450萬貧困人口脫貧,4719個村、46個縣摘帽。請問,過去幾年在教育扶貧方面,廣西教育廳采取了哪些扶貧幫扶舉措?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經驗和案例?
一是優化頂層設計,確保推普脫貧攻堅扎實有效。將推普脫貧相關要求納入市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內容,將推普脫貧攻堅和“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列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各縣人民政府的教育扶貧考核項目。研究制定《廣西壯族自治區貫徹落實國家〈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全區推普脫貧工作的目標任務、時間表和路線圖。督促指導各級語委、教育局、扶貧辦和語委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健全完善推普脫貧攻堅責任制,結合實際制訂分工方案和落實舉措,推動形成了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推普脫貧攻堅工作合力。
二是堅持抓細做實,推動推普脫貧攻堅高效開展。將“是否會講普通話”列入《廣西脫貧攻堅精準幫扶手冊》,納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統計內容,連續三年抽樣調查15萬人,完成縣域普通話普及調查工作,為開展精準推普奠定基礎。實施貧困地區語言文字水平提升計劃,舉辦農村中小學教師普通話培訓班、鄉村“人人通”推普脫貧培訓班和村民推普夜校等,開展推普周宣傳、推普脫貧鄉村行等活動,發放推普書籍6萬多冊,宣傳資料30多萬份,參與人數超過100萬人次。組織編寫普通話學習手冊和音視頻資料,組織引導貧困地區群眾借助廣西語言文字網、廣西語言文字微信平臺和推普脫貧APP學習普通話。發揮大中小學推普輻射帶動作用,積極開展“啄木鳥行動”“小手拉大手活動”,鼓勵引導大學生通過“三下鄉”、暑期實習等方式推廣普通話,組織普通話水平測試員、教師和推普志愿者深入定點扶貧地區開展“普通話+職業”實用口語培訓,進一步消除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語言障礙。
三是強化督導評估,加快建立推普脫貧攻堅長效機制。研究制定《廣西壯族自治區語言文字工作督導評估方案》,將推普脫貧、縣域普通話普及達標驗收等納入語言文字工作督導評估內容,推動推普脫貧工作向縱深發展。2017-2018年,國務院教育督導辦開展全國語言文字督導評估,我區貧困人口占比較大的河池市金城江區和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接受督導評估,評估綜合成績排名第四。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還在2019年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暨推普脫貧攻堅中期推進會上介紹了語言扶貧經驗。在2019全國教育扶貧論壇上,廣西教育廳作經驗發言。
2020年1月至10月,廣西自治區對全區剩余未脫貧摘帽的8個貧困縣、2019年底貧困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其他7個縣(市)和2019年底貧困發生率在5%以上的138個貧困村實行分級掛牌督戰。請問,在掛牌督戰方面,教育廳出臺了哪些政策來推進相關工作?目前進展如何?還有哪些未破解的難題?
將推普助力脫貧攻堅納入自治區義務教育保障掛牌督戰內容,針對督戰的縣域仍存在鄉村教師普通話水平不達標的問題、一些貧困青壯年勞動力仍有提升語言能力的需求、部分未入園兒童在入學前亟需提高普通話能力的現狀,認真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分別制訂縣域“一縣一策”工作方案,與基層一道共同研提舉措并做好整改落實。
一是加大教師普通話培訓力度。要求各地教育和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將提升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水平作為加強學校語言文字規范化建設的重中之重,采取個人自學、校本培訓和集中輪訓等多種措施,使普通話水平未達標的幼兒園、中小學教師達到國家、自治區語言文字法律法規規定的相應等級要求。
二是提升貧困勞動力人口和基層干部的普通話水平。指導各地扶貧部門認真督促、指導駐村幫扶干部和幫扶聯系人做好《廣西脫貧攻堅精準幫扶手冊(2020年度)》中“脫貧戶家庭成員是否會講普通話”欄目的統計工作,并開展有針對性的普通話培訓。我區超過83%的貧困人口能使用普通話進行日常基本交流。全區各地開展“推普脫貧鄉村行”“送經典下基層”活動,舉辦“人人通”推普脫貧培訓班、“普通話+職業技能”等培訓班,消除18—45歲的青壯年勞動力人口因語言不通而無法脫貧的現象。各地勞動人事部門加強對基層干部特別是窗口服務人員的普通話培訓,提高公務員隊伍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
三是繼續開展“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狠抓學前教育質量,確保在園兒童具備本學段普通話交流能力。開展“手拉手學說普通話”活動,通過“送教下鄉”、舉辦3—6歲兒童推普課堂以及開展“看視頻學習普通話”活動等形式,提高3—6歲非在園學齡前兒童的普通話應用能力。組織小學進行“兜底培訓”,避免新生入學后出現因不會說普通話而造成的學習障礙。
四是加強學校推普的基礎陣地作用。各高校、區直中等職業學校加強定點扶貧區域的推普脫貧工作,積極組織本校普通話測試員和相關學科教師參與面向基層的遠程普通話授課和教學輔導,引導和鼓勵學生在業余時間或假期里積極參加推普志愿者活動。
疫情爆發以后,國內經濟發展受阻,這也給脫貧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請問,疫情對廣西教育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哪些影響?我們如何應對?
推普脫貧攻堅工作應對措施。
一是開展普通話線上學習。指導各市縣語委辦推廣雙語版《推普脫貧鄉村行—跟我學說普通話》《學前兒童學習普通話》《普通話1000句》和語言扶貧APP等線上學習課程,幫助基層群眾和師生提高普通話水平。
二是開展特色線上推普活動。2月,指導桂林市語委、桂林市推廣普通話學會和柳州市語委分別舉辦“為愛發聲誦讀”“戰‘疫’有我”網絡誦讀活動,“廣西語言文字”等微信平臺和桂林、柳州等當地媒體廣泛宣傳誦讀活動。結合年度推普脫貧攻堅工作,指導我區3個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開展相關推普脫貧活動,其中,廣西師大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開展“云中自有書香來,推普助力暖三江”線上讀書分享會和“語暖三江,助力小康”推普特色活動;廣西民族大學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開展世界讀書日誦讀活動。
三是扎實推進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建設。指導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南寧師范大學制訂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工作計劃和2020年推普助力脫貧攻堅暨“送教下鄉”工作方案,普通話測試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和大學生志愿者組成的“推普生力軍”,成為廣西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