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quan)國高校錄取接近(jin)尾(wei)聲,大一新生入學一段時間了,回頭看今年的(de)一些高考數據,值(zhi)得深(shen)思。
2020年(nian),河(he)南高(gao)(gao)(gao)考報名人數115萬,全國之(zhi)最(zui)(zui),遠遠高(gao)(gao)(gao)出第二名的廣東,和北京、天(tian)津、上海相比,幾乎是(shi)這些地(di)區考生的20多倍。考生眾(zhong)多,著名高(gao)(gao)(gao)校又少,河(he)南是(shi)中國高(gao)(gao)(gao)考競爭(zheng)最(zui)(zui)激(ji)烈的省份,沒有(you)之(zhi)一。
在這種(zhong)氛圍(wei)下,河南(nan)考生的勤(qin)奮努力程(cheng)度(du)也是(shi)有目共睹(du)且數(shu)一數(shu)二的。
今(jin)年河南高分(fen)(fen)考(kao)生數(shu)也創造了歷(li)史最高,僅理科600分(fen)(fen)以上的(de)便達到4萬多(duo)人(ren),然(ran)而考(kao)600分(fen)(fen)以上卻還不能(neng)保證進入一(yi)個(ge)好一(yi)點的(de)大學,一(yi)時成(cheng)為輿論熱議的(de)焦點。
但沒有人注意的是,另一方面,河南的低分考生也創下最多的紀錄。
高考(kao)750分(fen)(fen)滿分(fen)(fen),河(he)南300分(fen)(fen)以下考(kao)生(sheng)有(you)多(duo)少(shao)人?200分(fen)(fen)以下又有(you)多(duo)少(shao)?人數之多(duo),可能(neng)遠遠超(chao)過我(wo)們的想象(xiang)。
有人發我一張表,顯示河南300分以下的考生多達49萬,問我的看法。

這(zhe)一數字讓(rang)我驚訝(ya)。但(dan)仔細研究后發(fa)現,這(zhe)組數字是(shi)存(cun)在錯誤的。
這組數(shu)據,只(zhi)是簡單按(an)官方公(gong)布的(de)高考報名人(ren)數(shu),減(jian)(jian)去各省(sheng)一分(fen)一段表300分(fen)以上(shang)(shang)的(de)人(ren)數(shu)得出的(de)。但實際(ji)上(shang)(shang),高考報名總數(shu)中(zhong)包含了大量的(de)中(zhong)職(zhi)單招人(ren)數(shu),并(bing)非傳統意義上(shang)(shang)7月(yue)份走(zou)進高考考場的(de)人(ren)數(shu),因此,簡單相(xiang)減(jian)(jian)肯定是錯誤的(de),差距比較大,應該(gai)減(jian)(jian)去單招人(ren)數(shu),也(ye)就(jiu)是中(zhong)職(zhi)報名人(ren)數(shu)再計算。
也是這(zhe)個差異,導(dao)致很多人(ren)錯誤計算出龐(pang)大(da)的(de)復(fu)讀生(sheng)人(ren)數。即報名人(ren)數與(yu)以前不(bu)同,有中(zhong)職的(de)很多人(ren),不(bu)僅僅是普(pu)高的(de)學生(sheng)。很多中(zhong)職學生(sheng)只參加單考招生(sheng),總分(fen)不(bu)是750分(fen)。
不(bu)過(guo)(guo)仔細研究后我發現,雖然(ran)沒(mei)有近50萬那么多,但低分(fen)考生(sheng)著實(shi)不(bu)少,也遠遠超出我的想象(xiang),相信也超過(guo)(guo)了一(yi)般人(ren)的想象(xiang)。
根據河南省招(zhao)辦公布(bu)的2020年一分(fen)(fen)(fen)一段表(biao),100-300分(fen)(fen)(fen)區間的總人數(shu)是15.8萬(wan),其中(zhong)100-200分(fen)(fen)(fen)的是3.1萬(wan)。100分(fen)(fen)(fen)以(yi)下(xia)人數(shu)是多少?招(zhao)辦沒(mei)有公布(bu)。
不過我們可(ke)以參考(kao)(kao)一下其他地(di)方(fang)的(de)數(shu)據。在江西,也是一個考(kao)(kao)好大(da)學很(hen)難的(de)地(di)方(fang),100分(fen)以下的(de)考(kao)(kao)生近1萬(wan)人,而江西考(kao)(kao)生總數(shu)僅有(you)38.94萬(wan)。
黑龍江公(gong)布了全(quan)部(bu)的(de)(de)一(yi)(yi)分(fen)(fen)(fen)一(yi)(yi)段表,雖(sui)然報考(kao)總人(ren)數官方公(gong)布的(de)(de)是(shi)(shi)21.1萬(wan),但(dan)根(gen)據一(yi)(yi)分(fen)(fen)(fen)一(yi)(yi)段表,參加了7月高考(kao)的(de)(de)只(zhi)有18.3萬(wan)人(ren)。在這其中(zhong),理科(ke)300分(fen)(fen)(fen)以(yi)下(不(bu)含(han)(han)300分(fen)(fen)(fen))的(de)(de)25713人(ren),占比是(shi)(shi)22%,其中(zhong)包(bao)含(han)(han)了2291人(ren)是(shi)(shi)零(ling)分(fen)(fen)(fen)。文科(ke)300分(fen)(fen)(fen)以(yi)下(不(bu)含(han)(han)300分(fen)(fen)(fen))的(de)(de)則是(shi)(shi)23103人(ren),占比約35%,其中(zhong)包(bao)含(han)(han)了2746人(ren)是(shi)(shi)零(ling)分(fen)(fen)(fen)。
根據這些數據,我(wo)們簡(jian)單做(zuo)一個推測,在河(he)南100分以下的(de)人(ren)數至少(shao)是(shi)上(shang)萬(wan)(wan)的(de),達2萬(wan)(wan)人(ren)或者3萬(wan)(wan)人(ren)也(ye)屬(shu)正常(chang)。換句話說,河(he)南300分以下的(de)考生,至少(shao)也(ye)在17萬(wan)(wan)人(ren)以上(shang)吧(ba)?
其實不只是河南,各(ge)省(sheng)都差不多(duo),存在大(da)規模的低分考生。
300分以下是什么概念?如果(guo)按百分(fen)制換算,在河南就(jiu)(jiu)約等于(yu)有17萬以上考(kao)生(sheng)的(de)(de)分(fen)數是(shi)30多(duo)分(fen),其中還有大約4萬以上的(de)(de)考(kao)生(sheng)不到26分(fen)。在黑龍江(jiang),就(jiu)(jiu)約等于(yu)有超過35%的(de)(de)文(wen)科生(sheng)、22%的(de)(de)理科生(sheng)在40分(fen)以下。

是疫情的影響嗎?可(ke)能(neng)有(you),但(dan)顯(xian)然不是(shi)主(zhu)要(yao)原因。回溯三(san)年(nian)的(de)(de)數據(ju),我們會發現,低分(fen)考(kao)生數字每(mei)年(nian)都有(you)波動,但(dan)一直是(shi)一個(ge)巨大的(de)(de)群(qun)體存(cun)在著。多(duo)年(nian)前,因為某省零分(fen)與100分(fen)以下的(de)(de)考(kao)生過多(duo),還曾引(yin)發公眾質疑,于是(shi)很多(duo)省市不再(zai)公布100分(fen)以下的(de)(de)考(kao)生人數。
是智力智商的問題嗎?顯然不(bu)可能,怎么可能上萬(wan)人(ren)甚至(zhi)十幾萬(wan)人(ren)智商不(bu)夠?
是試題難了嗎?顯然(ran)不是,今年全國各地(di)高考高分(fen)考生人數普漲,分(fen)數線也隨著普漲,恰(qia)恰(qia)從一個側面說明試題難度穩中有降,偏(pian)簡單了(le)。
是老師的水平問題嗎?顯(xian)然也不是,這(zhe)個分數連基(ji)礎的(de)(de)基(ji)礎都沒有拿到。近年高考(kao)試(shi)題難度在保持穩定的(de)(de)同時,為(wei)了減負(fu),簡單化、水(shui)平(ping)化趨勢明顯(xian),考(kao)察基(ji)礎知識的(de)(de)送分題分值也遠不止這(zhe)點分數。如果說(shuo)更高分數段人少是因為(wei)師資(zi)水(shui)平(ping)問題的(de)(de)話(hua),300分以下的(de)(de)基(ji)本和師資(zi)水(shui)平(ping)是無關的(de)(de)。
那么,答案只有一個:這些孩子沒有學習,或者說不愿意學習。
對于有(you)些孩子,可(ke)能堅(jian)持(chi)參加完高考(kao),就已經是對父母(mu)最大(da)的(de)回(hui)報(bao)與交代了(le)。至于那些低于200分的(de)孩子,恐(kong)怕隨便(bian)在大(da)街上拉一個人進考(kao)場(chang),可(ke)能也會(hui)比(bi)他們考(kao)得(de)好,因為(wei)這(zhe)(zhe)些人可(ke)能更珍惜這(zhe)(zhe)個機會(hui),考(kao)試會(hui)更認真。
我大約能想象出,對于一部分孩子,參加兩天的高考幾乎是一場折磨。因為在教室里認真坐兩個小時,不能玩手機、不能左顧右盼,是很(hen)難的事情。
這一組龐大的數字,給我們揭示了一個基本道理:無論什么原因,總有一些孩子是不愿意學習的,或者說不喜歡學習的,還不在少數。
因此,我們就更能理解高考期間總有一些孩子(zi)丟(diu)三落(luo)四或找錯考場,或因為找遺失的手機而錯過入場時(shi)間:對他(ta)們來說(shuo),還(huan)有比高考更重要(yao)的事情。
這一事實也提醒我們很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研究者與政策的制定者,千萬不要想當然,默認孩子們都是喜歡學習的,愿意學習的,甚至自覺努力學習的。比如(ru)動輒(zhe)談(tan)到互聯(lian)網與大(da)數據帶來的自適(shi)應學習(xi)(xi)如(ru)何偉大(da)神(shen)奇(qi),自適(shi)應學習(xi)(xi)的前提是(shi)他愿意去學習(xi)(xi),主動學習(xi)(xi),是(shi)自律的學習(xi)(xi),這種孩(hai)子有多少?
這一事實也提醒我們很多家長,無論什么原因,這些孩子并不適合繼續走追求文憑這條道路。這些(xie)孩子可能也(ye)很聰(cong)明,也(ye)有自己的長項(xiang),更(geng)(geng)適(shi)合其他的發展路徑,而(er)不是(shi)高考,最后上好大學。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ma)。更(geng)(geng)重(zhong)要的是(shi),在這條拿更(geng)(geng)好文憑的道路上,無論什么原因,他們已經不再合適(shi)狂奔下去了。
我們今天(tian)做詳細對比的(de)(de)這批孩子都是7月高考的(de)(de)普(pu)高學生(sheng),并沒有包含高考報名中的(de)(de)中職學生(sheng),這么多(duo)的(de)(de)低分數據也再次提醒很多(duo)家長,需要對自己(ji)與孩子有一個清醒的(de)(de)評估,孩子到底適合什么?
坦率(lv)地講,可能并非中職的分流扼(e)殺孩子(zi)(zi)上大學的夢(meng)想(事實(shi)上可以考高職的),對于多數人(ren),已(yi)經(jing)不再合(he)適走這條路了。為什么不調整自(zi)己的心態與發展軌道,比如職業教育,尤其是(shi)孩子(zi)(zi)喜歡的方向,其實(shi)也(ye)是(shi)一個更(geng)合(he)適的選擇。
這組數據也提醒高校,無論如何,有相當一批學習習慣并不好的孩子進入了高校,如果還用過去精英大學時代的培養教育思路、模式,必然會遭遇艱難的挑戰,也是為難自己與孩子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