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e)術橋訂閱號(hao)
學術(shu)橋服務(wu)號
“黨組(zu)織(zhi)給(gei)了我參(can)與‘研制地地導彈(dan)、發射人造衛星(xing)、送中國人上太空’這三件大事(shi)的(de)機會,是黨的(de)事(shi)業為(wei)我提供了難得的(de)機遇和報效祖國的(de)廣闊(kuo)平臺。”
——王永志
4月29日(ri),天和升空,中國進入空間(jian)站(zhan)時代,也邁(mai)出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zou)”戰略(lve)的(de)第三步。作為(wei)這一(yi)戰略(lve)的(de)擬制者之(zhi)一(yi)、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de)首任總設計師,黨(dang)齡已(yi)超(chao)70年的(de)王永志值得(de)一(yi)書。回望他(ta)的(de)奮(fen)斗歷程,黨(dang)與祖國的(de)需要便是他(ta)不(bu)斷(duan)向(xiang)前的(de)方向(xiang)與動力(li)。
1949年11月(yue),年僅17歲的王(wang)永(yong)志(zhi)以一名學生的身份(fen),加入中(zhong)國共產(chan)黨(dang)。1952年,王(wang)永(yong)志(zhi)被心(xin)儀已久的清華大學航空(kong)系飛機(ji)設計(ji)制造專(zhuan)業錄取,這(zhe)也成為王(wang)永(yong)志(zhi)一生中(zhong)唯一一次自主選(xuan)擇(ze)。正如《王(wang)永(yong)志(zhi)傳》作者姚昆侖所說:“從那以后(hou)的40多年里,他的每一步人(ren)生變化(hua)都與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
20世(shi)紀50年代,為了加快培養(yang)人(ren)才,建設新中國,中央領(ling)導(dao)決定挑選一批學生(sheng)前往蘇聯留學。王(wang)永志作為選拔出來的佼佼者(zhe),于(yu)1955年被(bei)派往莫斯科航空學院航空系(xi)學習(xi)。
1957年10月,蘇聯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shang)天(tian)。為(wei)(wei)了能在未來對中國航天(tian)事(shi)業有(you)所貢獻,在飛機設(she)計(ji)(ji)專(zhuan)業有(you)了些基礎的王(wang)永志改變了自己的專(zhuan)業,轉攻火箭(jian)導彈設(she)計(ji)(ji)。談及這段歷(li)史,王(wang)永志回憶:“1957年是火箭(jian)年,這一年我成為(wei)(wei)火箭(jian)人,這一年是我人生重(zhong)大轉折的一年。”
經過6年(nian)的留學生涯,以優異成績畢(bi)業的王永志(zhi),拒(ju)絕了在(zai)蘇聯繼續深(shen)造的邀請,于1961年(nian)正式回國。
彼時,我國的航(hang)天(tian)事業蹣跚(shan)起步,以錢學森為代表(biao)的航(hang)天(tian)人克服種種困難,自(zi)主設計制造(zao)火箭。留蘇歸來(lai)的王永志也走(zou)進大漠戈壁,加入祖國航(hang)天(tian)創業大軍的行列(lie)。在(zai)此(ci)后(hou)的工作中,王永志逐(zhu)漸展現出自(zi)己的才華,并為實現我國制定(ding)的“八年四彈”的長遠發展規劃作出巨大貢獻。
在包括王永(yong)志(zhi)在內的幾(ji)代航天人持(chi)續努力和奮勇拼搏(bo)下,到(dao)20世紀80年(nian)代末90年(nian)代初(chu),中(zhong)國航天有(you)了長足發展。不僅(jin)可(ke)以承攬國外衛星發射(she)任(ren)務,甚至可(ke)以在短短18個月(yue)內就完成(cheng)“長征二(er)號E”大推力捆綁(bang)式火箭從批準實施研制到(dao)發射(she)的全過程,創造出(chu)火箭研制史上(shang)的奇跡。
王(wang)永志是這(zhe)段歷(li)史的(de)見證者,更是親歷(li)者和參與者。他從一位專業技術骨(gu)干,逐漸成長(chang)為一名指揮千軍萬(wan)馬(ma)的(de)帥才。1992年11月(yue),邁入花甲之年的(de)王(wang)永志被任命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de)總設計師。
“丹陽,我(wo)(wo)已經60歲了(le),搞火(huo)箭30多年,一直(zhi)緊緊張張,提心吊(diao)膽。本來想退休(xiu)后好好休(xiu)息一下,陪你(ni)到處走走,挽回過去常常不在(zai)你(ni)身邊的‘不良影響’。現在(zai)組織上這樣信任(ren)我(wo)(wo),要(yao)我(wo)(wo)承(cheng)擔載人(ren)航天(tian)總設(she)計師的重任(ren),看來,我(wo)(wo)只有再(zai)次(ci)向你(ni)道(dao)歉了(le)!”向妻(qi)子坦(tan)露了(le)心聲,王永志又(you)一次(ci)義無反(fan)顧離家(jia)遠行。為了(le)早(zao)日實現國人(ren)飛天(tian)夢,他選擇在(zai)航天(tian)舞臺上綻放第二個青春。
2003年10月15日,隨著王永志和全體航天人(ren)的(de)齊心協(xie)力、集智攻關,中(zhong)國人(ren)的(de)腳步終(zhong)于(yu)第一次邁進太空。
“11年來(lai)我(wo)們這(zhe)支航(hang)天隊伍嘔心(xin)瀝(li)血(xue)、頑強(qiang)拼(pin)搏,不(bu)顧自己的一(yi)切,為的就是這(zhe)一(yi)天、這(zhe)一(yi)刻。我(wo)為沉著(zhu)果敢的楊利偉而自豪,我(wo)為不(bu)負使命(ming)的這(zhe)支隊伍而自豪,我(wo)為祖國而驕傲(ao)。”成功那一(yi)刻,王永志感慨萬千。
如今,18年過(guo)去(qu),三名中國航(hang)天(tian)員(yuan)進駐天(tian)和(he),開(kai)始了數月之久的太(tai)空生活(huo)。中國航(hang)天(tian),正(zheng)沿著我們自己的設計路線,一步(bu)、兩步(bu)、三步(bu),蹄疾步(bu)穩,探索太(tai)空。
(本報記者 陳(chen)慧娟)
① 凡(fan)本(ben)(ben)站(zhan)注明(ming)“稿(gao)(gao)(gao)件(jian)來(lai)源(yuan):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yin)視(shi)頻稿(gao)(gao)(gao)件(jian),版權(quan)(quan)均屬本(ben)(ben)網所有,任何媒(mei)(mei)體(ti)、網站(zhan)或(huo)個人未經本(ben)(ben)網協議(yi)授權(quan)(quan)不(bu)得(de)轉載、鏈接、轉貼(tie)或(huo)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ben)(ben)站(zhan)協議(yi)授權(quan)(quan)的媒(mei)(mei)體(ti)、網站(zhan),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ming)“稿(gao)(gao)(gao)件(jian)來(lai)源(yuan):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ben)(ben)站(zhan)將依法(fa)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qi)他媒體的文/圖等(deng)稿件均為轉(zhuan)載(zai)稿,本站轉(zhuan)載(zai)出于非商業性的教(jiao)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qi)觀點或證實其(qi)內容的真實性。如(ru)轉(zhuan)載(zai)稿涉及版權等(deng)問題,請作者在兩(liang)周內速來電或來函(han)聯系(xi)。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