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浙江自考00411小學數學教學論試題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2024 年 4 月高等教育(yu)自學考試(shi)

小學數學教學論試題
課程代碼 :00411
1. 請(qing)考生按規(gui)定用筆(bi)將所有試題(ti)的(de)答案涂(tu)、寫在(zai)答題(ti)紙上。
2. 答題前 ,考生務(wu)必(bi)將自己的(de)考試課(ke)程名(ming)稱、姓名(ming)、準考證號用黑色字(zi)跡的(de)簽字(zi)筆或鋼筆 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de)位置(zhi)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
每小(xiao)題選出答(da)(da)案后 ,用 2B 鉛筆(bi)把答(da)(da)題紙(zhi)上對應題目的答(da)(da)案標號(hao)涂黑 。如(ru)需(xu)改(gai)動(dong) ,用橡皮 擦干凈后 ,再(zai)選涂其(qi)他答(da)(da)案標號(hao) 。不(bu)能答(da)(da)在試題卷(juan)上。
一、單(dan)項(xiang)選(xuan)擇題(ti)(ti) :本大題(ti)(ti)共 20 小題(ti)(ti) ,每小題(ti)(ti) 1 分 ,共 20 分。在每小題(ti)(ti)列出的備選(xuan)項(xiang)中只有(you)一項(xiang)是(shi)最(zui)符合題(ti)(ti)目(mu)要(yao)求的 ,請將其選(xuan)出。
1. 古典代(dai)數是以討論 為中(zhong)心的。
A. 向量 B. 矩陣 C. 方程解法 D. 代數(shu)系統(tong)結構
2. 物體的大小、形狀及(ji)其(qi)位置關系保留(liu)在人腦中的表象是(shi)
A. 大(da)小觀(guan)念 B. 空(kong)間觀(guan)念 C. 空(kong)間想(xiang)(xiang)象 D. 直觀(guan)想(xiang)(xiang)象
3. 數(shu)(shu)學中常用的現代數(shu)(shu)學思(si)想方(fang)法(fa)有
A. 變(bian)換(huan)思(si)想、變(bian)量(liang)(liang)思(si)想、模型方法 B. 變(bian)換(huan)思(si)想、變(bian)量(liang)(liang)思(si)想、坐標方法
C. 變(bian)量思想、模(mo)型(xing)方法(fa)、坐標(biao)方法(fa) D. 變(bian)換(huan)思想、模(mo)型(xing)方法(fa)、坐標(biao)方法(fa)
4. 一年級學生(sheng)學了“6”的組成(cheng) ,再(zai)推出“7”的組成(cheng)就很容易 ,這是
A. 順向遷(qian)(qian)移(yi) B. 逆(ni)向遷(qian)(qian)移(yi) C. 正遷(qian)(qian)移(yi) D. 負遷(qian)(qian)移(yi)
5. 以下(xia)屬于概念同化(hua)中的并列同化(hua)的是
A. 在掌握長(chang)方(fang)體、正方(fang)體、圓柱(zhu)體的概(gai)念后(hou) ,學(xue)習(xi)柱(zhu)體的概(gai)念
B. 在學(xue)習(xi)了總(zong)(zong)價與(yu)數量(liang)、工作總(zong)(zong)量(liang)與(yu)工作時間等(deng)關(guan)系后 ,學(xue)習(xi)稻谷量(liang)與(yu)出米量(liang)的(de)關(guan)系
C. 學習(xi)了正(zheng)方(fang)形(xing)(xing)、長方(fang)形(xing)(xing)、平行四邊形(xing)(xing)、梯形(xing)(xing)之后學習(xi)四邊形(xing)(xing)
D. 在已(yi)學(xue)的(de)分(fen)數概念(nian)基(ji)礎(chu)上 ,學(xue)習真分(fen)數、假(jia)分(fen)數等概念(nian)
6. 智力技能主要是指(zhi)思(si)維方面的品質(zhi) ,表現為思(si)維的
A. 正確、嫻熟、靈活(huo) B. 正確、和諧(xie)、靈活(huo)
C. 精確、嫻熟、靈(ling)活 D. 正確、簡約(yue)、靈(ling)活
00411# 小學(xue)數學(xue)教(jiao)學(xue)論試(shi)題 第 1 頁( 共 5 頁)
7. 提出(chu)“ 以(yi)教(jiao)師為中心”的教(jiao)育家(jia)有(you)
A. 布(bu)魯納、赫爾(er)巴特(te) B. 赫爾(er)巴特(te)、杜(du)威(wei)
C. 夸美(mei)紐(niu)(niu)斯(si)、赫(he)爾巴特 D. 夸美(mei)紐(niu)(niu)斯(si)、杜威
8. 由(you)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叫
A. 分析(xi) B. 綜合(he) C. 演繹 D. 歸(gui)納
9. 將課堂教學分為(wei)“ 明了—聯想(xiang)— 系統—方法”四(si)個階段的是
A. 杜威 B. 凱(kai)洛(luo)夫 C. 赫爾巴(ba)特 D. 巴(ba)班斯(si)基
10. 以鞏(gong)固、梳理已學(xue)的知識(shi)和(he)技能(neng)為主要任(ren)務 ,并促使知識(shi)系統化 ,提高解決問題(ti)能(neng)力的一種課型(xing)是
A. 練習(xi)課(ke)(ke) B. 復(fu)習(xi)課(ke)(ke) C. 檢查測驗(yan)課(ke)(ke) D. 作業(ye)講(jiang)解課(ke)(ke)
11. 一(yi)定要(yao)尊(zun)重事實(shi) ,實(shi)事求是 ,不因評價者(zhe)個人的(de)情感或主觀的(de)認識(shi)而造成評價的(de)失真 ,體現的(de)是教(jiao)育評價的(de)
A. 教育性(xing)原則(ze) B. 客觀性(xing)原則(ze) C. 數量化(hua)原則(ze) D. 可(ke)行(xing)性(xing)原則(ze)
12. 為了使被試(shi)在(zai)受教育以后(hou) ,能把已獲得(de)的(de)(de)知(zhi)識、技能、能力充分地顯(xian)示出來(lai)的(de)(de)考評(ping)是
A. 目(mu)標參(can)考性考評 B. 常模(mo)參(can)考性考評
C. 顯示性(xing)考評 D. 預示性(xing)考評
13. 數學思維的內(nei)容是
A. 數學思(si)維的基(ji)本方(fang)法 B. 數學思(si)維的材料和(he)結(jie)果
C. 數(shu)(shu)學思維(wei)的基本形(xing)式 D. 數(shu)(shu)學思維(wei)的品質
14. 從(cong)畫(hua)面上(shang)的 5 只小(xiao)鴨和 3 只小(xiao)雞 ,抽象出 5>3 ,這是屬(shu)于(yu)
A. 具體的(de)抽(chou)象(xiang) B. 原理性的(de)抽(chou)象(xiang) C. 普適抽(chou)象(xiang) D. 簡約抽(chou)象(xiang)
15. 由特殊到特殊的(de)推(tui)理是
A. 歸(gui)納推(tui)理 B. 演繹推(tui)理 C. 類(lei)比(bi)推(tui)理 D. 邏(luo)輯推(tui)理
16. 讓學(xue)生去辨認在一個復雜的圖形(xing)中 ,含有多少個基本圖形(xing) ,這是
A. 形象(xiang)相似直(zhi)感 B. 形象(xiang)識(shi)別直(zhi)感
C. 圖形想象 D. 圖形聯想
17. 學生(sheng)有選擇(ze)地、積極愉(yu)快地學習的一種心理傾向是
A. 學習動機 B. 學習情感(gan) C. 學習興趣(qu) D. 學習意志
18.“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的概念表(biao)示(shi)法是
A. 屬差式定義(yi) B. 發生式定義(yi)
C. 規定外延(yan)的方式 D. 描(miao)述法(fa)
00411# 小學數學教學論試題 第 2 頁( 共 5 頁)
19. 對立體圖形(xing)的認(ren)識(shi)要圍繞 進行觀察(cha)。
A. 點 B. 線 C. 面 D. 幾何要(yao)素(su)
20. 教(jiao)學(xue)能否(fou)達到要求 ,首先取決(jue)于教(jiao)師對
A. 教(jiao)材(cai)理(li)解(jie)的程(cheng)度(du) B. 教(jiao)學(xue)大(da)綱理(li)解(jie)的程(cheng)度(du)
C. 學生理解(jie)的程度 D. 教學本(ben)質理解(jie)的程度
二、多(duo)項(xiang)選(xuan)擇題 :本大(da)題共 15 小題 ,每小題 1 分 ,共 15 分。在每小題列出(chu)(chu)的備選(xuan)項(xiang)中(zhong)至少有兩(liang)項(xiang)是符(fu)合(he)題目要求的 ,請將其選(xuan)出(chu)(chu) ,錯選(xuan)、多(duo)選(xuan)或少選(xuan)均無分。
21. 數學(xue)科學(xue)研究的主要對象是現實世界中(zhong)的
A. 數(shu)量關系(xi) B. 數(shu)字關系(xi) C. 空間形式
D. 圖形(xing)大小 E. 圖形(xing)位置
22. 數學(xue)主要(yao)包括
A. 量 B. 數 C. 圖(tu)
D. 符號 E. 形
23. 數學規則的接受學習的同化方式有
A. 類(lei)(lei)屬同(tong)化(hua)(hua) B. 總(zong)括同(tong)化(hua)(hua) C. 類(lei)(lei)比同(tong)化(hua)(hua)
D. 聯系同化 E. 并列同化
24. 能力往往體現在(zai)知識獲取(qu)的
A. 靈活程度(du) B. 速度(du) C. 難度(du)
D. 廣(guang)度 E. 深度
25. 設(she)問是一種重(zhong)要的(de)教學藝術(shu) ,設(she)問要有
A. 目的(de)性 B. 針對性 C. 啟發(fa)性
D. 連(lian)貫性 E. 創新性
26. 凱洛夫把課堂教學(xue)結構分為
A. 新授課 B. 探(tan)究課 C. 練習課
D. 綜合實踐課(ke)E. 復習課(ke)
27. 鉆研教材應(ying)做到
A. 駕馭教材的內容聯(lian)系(xi) B. 明確教材的重點(dian)和(he)難(nan)點(dian)
C. 分(fen)析大綱 D. 鉆研練習題
E. 分析教材中的(de)思想教育因素
00411# 小學數學教學論試題 第 3 頁( 共 5 頁)
28. 小學(xue)(xue)數學(xue)(xue)思維發展經歷的基本(ben)階(jie)段有(you)
A. 直觀(guan)行動階(jie)段(duan) B. 具體形(xing)象(xiang)階(jie)段(duan) C. 感覺(jue)動作階(jie)段(duan)
D. 抽象邏輯階(jie)段(duan) E. 形式運算階(jie)段(duan)
29. 形象識別(bie)直感主要(yao)表現在
A. 對圖形在變式情(qing)況(kuang)下(xia)的再認(ren) B. 對相似圖形的聯想
C. 對圖式(shi)在變式(shi)情況下(xia)(xia)的再認(ren) D. 在復合(he)形態(tai)下(xia)(xia)的分別辨認(ren)
E. 對(dui)相似(si)圖式的類比
30. 以下(xia)可以培養(yang)學習興趣的策略(lve)是
A. 聯系實際 ,喚(huan)起興趣B. 探索規律 ,引(yin)發興趣C. 質疑(yi)問(wen)難 ,激發興趣
D. 手腦并(bing)用 ,促進興趣(qu)E. 體驗(yan)愉悅(yue) ,穩定興趣(qu)
31. 下(xia)定義應遵循的原則(ze)有
A. 定義(yi)應該恰如其分B. 定義(yi)不(bu)得循環(huan)C. 定義(yi)不(bu)能用比喻
D. 定義不能用否定的形式E. 定義不能用符號
32. 小(xiao)學計算(suan)(suan)教學中弄清(qing)算(suan)(suan)理的教學策略有(you)
A. 通過教具演示(shi)說明(ming)算(suan)理(li) B. 通過學(xue)具操作(zuo)理(li)解算(suan)理(li) C. 熟練算(suan)法理(li)解算(suan)理(li)
D. 聯系實際講清算理 E. 展示思(si)路弄(nong)清算理
33. 解析應(ying)用題的(de)方法有
A. 分析法(fa) B. 綜合法(fa) C. 假(jia)設法(fa)
D. 對應法 E. 代數方法
34. 在指導學(xue)(xue)生幾何(he)求(qiu)積的過程(cheng)中(zhong) ,應采用的教學(xue)(xue)策略(lve)有
A. 在建(jian)立周長、面(mian)積、體積觀念的(de)基(ji)礎(chu)上 ,開始(shi)幾何量(liang)的(de)計算(suan)
B. 以等積變形的(de)數學(xue)思想為主線 ,通(tong)過實驗 ,推(tui)導(dao)求積公(gong)式
C. 大量練習
D. 利用求積公式 ,解決實際問題
E. 系(xi)統(tong)(tong)整理求積公(gong)式 ,促進(jin)知識系(xi)統(tong)(tong)化
35. 一(yi)個比較完整的教案應該由 等(deng)內容組成(cheng)。
A. 課題 B. 目的要求 C. 重點(dian)(dian)難點(dian)(dian)
D. 教學過程 E. 板書設計(ji)
00411# 小學(xue)(xue)(xue)數學(xue)(xue)(xue)教學(xue)(xue)(xue)論試(shi)題 第 4 頁(ye)(ye)( 共 5 頁(ye)(ye))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
用黑色字跡(ji)的簽字筆(bi)或(huo)鋼(gang)筆(bi)將答(da)(da)案寫在答(da)(da)題紙上(shang) ,不能答(da)(da)在試題卷上(shang)。
三、名詞(ci)解釋題 :本(ben)大題共(gong) 4 小題 ,每小題 3 分 ,共(gong) 12 分。
36. 講解法
37. 發散(san)思維
38. 再造性(xing)想象(xiang)
39. 教育(yu)科(ke)研
四(si)、簡答(da)題(ti) :本大題(ti)共 4 小(xiao)題(ti) ,每小(xiao)題(ti) 5 分 ,共 20 分。
40. 簡述(shu)如何培養小(xiao)學生良好的思(si)想品德。
41. 簡述皮亞(ya)杰的兒童認知發展(zhan)階段論。
42. 簡述加里培林提出的智力(li)活動形成的五個基本階(jie)段。
43. 簡述如何做到(dao)真(zhen)正發揮教師的引導作(zuo)用并恰到(dao)好處。
五、論述(shu)題(ti) :本大題(ti)共 2 小題(ti) ,每小題(ti) 10 分 ,共 20 分。
44. 論(lun)述布魯納的(de)認(ren)知—發現理(li)論(lun)的(de)基本觀點及(ji)其(qi)對小學數學學習的(de)啟示。
45. 論述電化教(jiao)學手段在小學數學教(jiao)學中的作用。
六、案例分析題 :本大題 13 分。
46. 以“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學習為例 ,設(she)計體現數學規則的發(fa)現學習的教學過程。
00411# 小(xiao)學數學教(jiao)學論試(shi)題 第(di) 5 頁( 共 5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