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自考學(xue)習還(huan)是復習過程中(zhong),一(yi)定要注意找(zhao)重(zhong)點(dian)(dian)、抓(zhua)重(zhong)點(dian)(dian)、掌(zhang)握重(zhong)點(dian)(dian)內容。一(yi)般(ban)自(zi)(zi)考模擬(ni)題都會告訴你重(zhong)點(dian)(dian)在哪里(li)(尤其(qi)是專業課)。以下自(zi)(zi)考本科模擬(ni)試題:00321中(zhong)國文化(hua)概論,供同學(xue)們復習參考。
一(yi)、單項(xiang)選擇題(ti)(ti)(本大題(ti)(ti)共(gong)(gong)25小(xiao)題(ti)(ti),每小(xiao)題(ti)(ti)1分,共(gong)(gong)25分)在每小(xiao)題(ti)(ti)列出的(de)四個(ge)備選項(xiang)中只(zhi)有(you)一(yi)個(ge)是符合題(ti)(ti)目(mu)要(yao)求的(de),請將其代(dai)碼填寫在題(ti)(ti)后(hou)的(de)括號內。錯(cuo)選、多選或(huo)未選均無(wu)分。
1、被司馬遷稱為有“先王之遺風(feng)”的(de)地(di)區是(shi)()
A.四川盆地
B.關中地區
C.山東地區
D.河套地區
2、我國古代少數民族最早使用的文(wen)字是()
A.粟特文
B.突厥文
C.怯盧字
D.哥巴文
3、因(yin)材施教(jiao)的最早(zao)實踐者是()
A.周公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4、“凡武之興,為不(bu)服也;文(wen)化不(bu)改,然后加誅”出自()
A.《說苑·指武》
B.《禮記·中庸》
C.《論語·雍也》
D.《荀子·不茍》
5、佛教最(zui)早傳入中國的教義是小(xiao)乘(cheng)教派的()
A.《般若經》
B.《四十二章經》
C.《道行經》
D.《密跡安般經》
6、文(wen)化的(de)“文(wen)”,本(ben)義是(shi)“錯畫”,也就是(shi)花紋。因為(wei)(wei)花紋總是(shi)畫在載體上的(de),所以,在人類認(ren)知領域里,“文(wen)”引申(shen)為(wei)(wei)后天形成的(de)()
A.道德規范
B.品德修養
C.文治教化
D.禮治教化
7、表明中(zhong)國傳統(tong)社會中(zhong)央(yang)集權管理體制成熟的標(biao)志是()
A.宗法制的確立
B.分封制的確立
C.三(san)公六卿制的確(que)立
D.三(san)省六部(bu)制的確立(li)
8、隋唐在中(zhong)央實行三(san)省(sheng)六部制,三(san)省(sheng)長官共議國政(zheng),同(tong)執宰(zai)相(xiang)之職,他們議政(zheng)的場所稱()
A.合議廳
B.南北衙
C.政事堂
D.樞密院
9、棉花原不產(chan)于我國,它是以后從非(fei)洲和(he)印度(du)傳(chuan)來的。()
A.春秋戰國
B.秦朝
C.西漢
D.唐朝
10、中(zhong)國(guo)文官(guan)制度的基礎(chu)是()
A.世卿世祿制
B.察舉征辟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11、春(chun)節時人們喜愛張貼“魚戲(xi)蓮葉間”的年畫(hua),這(zhe)屬于(yu)()
A.語言崇拜
B.神靈信仰
C.避諱
D.字謎
12、下列人物中,提出“約定俗成”理論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茍子
D.老子
13、中國的(de)生產經濟文化的(de)基礎是自(zi)然(ran)經濟。()
A.林業
B.牧業
C.農耕
D.漁業
14、提出“側隱之(zhi)心(xin)(xin)、羞惡之(zhi)心(xin)(xin)、辭讓之(zhi)心(xin)(xin)、是非之(zhi)心(xin)(xin)”是“仁(ren)、義、禮、智”的(de)“四端”的(de)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茍子
D.董仲舒
15、狹義的(de)文化又稱()
A.國別文化
B.人文文化
C.民族文化
D.歷史文化
16、清初“三先生”中,——重文獻考據的方法為(wei)后來清朝(chao)的“乾嘉學(xue)派”奠定了基礎。()
A.顧炎武
B.王夫之
C.黃宗羲
D.章學誠
17、提出(chu)“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shun)之者昌,逆之者亡(wang)”的是()
A.陳獨秀
B.
C.章太炎
D.胡適
18、被人們譽為“中(zhong)國科學史(shi)上的里(li)程碑”的宋代科技著作是()
A.《天工開物》
B.《夢溪筆談》
C.《齊民要術》
D.《本草綱目》
19、佛教在(zai)中國的繁榮期是在(zai)()
A.東漢魏晉時期
B.東晉南北朝時期
C.隋唐時期
D.宋元明清時期
20、作為世界文化交流,基督(du)教在中國的流傳,開始于()
A.兩漢之交
B.隋唐時期
C.宋代
D.元代
21、曹魏時(shi)期所建立的(de)選官制度(du)是()
A.察舉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舉制度
D.門閥制度
22、佛教(jiao)正式傳入中國的(de)時間是()
A.西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
B.西漢元帝甘露四年(nian)(公元前50年(nian))
C.西漢平(ping)帝元始三(san)年(公(gong)元3年)
D.東漢明帝永(yong)平(ping)十年(公(gong)元67年)
23、中醫上的(de)(de)腑臟(zang)學說的(de)(de)思想來(lai)源是()
A.生理解剖學說
B.經脈學說
C.針灸學說
D.陰陽五行學說
24、我國(guo)最后(hou)一部(bu)封(feng)建法典是(shi)()
A.《唐律》
B.《九章律》
C.《大清律例》
D.《法經》
25、南(nan)北(bei)朝時(shi)期(qi),北(bei)方(fang)處在游牧人群向農業居民轉化的時(shi)期(qi),但(dan)占有很大(da)比重的仍是()
A.農業及牧業經濟
B.農業及狩獵經濟
C.牧業及狩獵經濟
D.農業經濟
二(er)、多(duo)項選擇題(ti)(本大題(ti)共5小題(ti),每(mei)小題(ti)2分,共10分)在每(mei)小題(ti)列出的(de)五個備選項中至(zhi)少有兩個是符合(he)題(ti)目要(yao)求(qiu)的(de),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ti)后的(de)括號內(nei)。錯選、多(duo)選、少選或(huo)未(wei)選均無(wu)分。
26、山川祭祀(si)的兩(liang)種方式是()
A.就祭
B.周祭
C.合祭
D.望祭
E.血祭
27、中國傳統禮俗規約的特點(dian)有()
A.等差性
B.調和性
C.規范性
D.唯一性
E.嚴整性
28、北宋的(de)運河以開(kai)封為中心,以汴河(通(tong)濟渠的(de)改稱)為重要的(de)經濟補(bu)給線(xian)。另(ling)外,還(huan)疏鑿了()
A.新河
B.廣濟河
C.金水河
D.惠民河
E.漕河
29、中國傳統的哲(zhe)學觀念,主要有()
A.“天(tian)人合一”的(de)宇宙觀
B.“樂(le)人之樂(le)”的幸福觀
C.“中庸之道”的價值觀
D.“知行合一”的(de)實踐觀(guan)
E.以上都正確
30、隋唐時期,中央實行“三(san)省(sheng)六部制”,其“三(san)省(sheng)”包括()
A.中書
B.門下
C.尚書
D.內閣
E.樞密院
三、名詞解(jie)釋(shi)題(ti)(ti)(ti)(本大題(ti)(ti)(ti)共5小(xiao)題(ti)(ti)(ti),每小(xiao)題(ti)(ti)(ti)3分,共15分)
31、郡縣制
32、血緣九族制
33、有社會主義的文化
34、五禮
35、異體字
四(si)、簡答題(ti)(本(ben)大(da)題(ti)共(gong)5小題(ti),每小題(ti)6分,共(gong)30分)
36、漢武帝(di)中央集權的措施有哪些?
37、簡述科(ke)舉制的(de)歷史地位。
38、中國古代“知行合一”說(shuo)有(you)什么(me)特點(dian)?
39、簡述中國(guo)畫的主要特點。
40、為(wei)什(shen)么說以訓(xun)練作八股文為(wei)主的作文訓(xun)練是一種脫(tuo)離語言實(shi)際的畸形(xing)教學(xue)?
五、論(lun)述題(本(ben)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fen),共20分(fen))
41、通過傳統社會禮與俗的關系,試述(shu)兩(liang)個文化層面(mian)的關系。
42、形成(cheng)中國區(qu)域文化的因素是什么(me)?
18~23周歲
24~32周歲
33~40周歲
其他
高中及以下
中專
大專
其他
工作就業
報考公務員
落戶/居住證
其他
自學考試
成人高考
開放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