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學:召開“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教育項目”工作推進會
2月24日,我校與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召開“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教育項目”工作推進會。我校國際化發展研究院(國際教育學院)及測繪與城市空間信息學院、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有關師生參會,國發院特聘院長、項目負責人蔣捷主持會議。

蔣捷就“基于人工智能的中歐班列沿線城市生態環境遙感監測”項目整體進展及考核要求進行了梳理,并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詳細安排部署。
雙方交流了圍繞項目內容進行的研究進展。其中我校測繪學院教師郭賢牽頭設計了多組生態環境指標和模型,對中歐鐵路班列途經國家的生態環境變化進行監測與綜合評價;我校測繪學院博士后吳巧麗介紹了基于遙感定量分析的歐洲植被總初級生產力時空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丘利布爾克教授介紹了基于遙感影像深度學習的環境監測方法。目前雙方已聯合手撰寫2篇學術論文,其中一篇已經發表,另一篇已經投送即將發表。
國發院副院長丁帥介紹了2021年兩校合作交流活動,以及北建大2022年相關的國際化發展重點工作計劃。
與會人員圍繞后續的聯合研究進行了深入討論,雙方商定在2022年11月北建大主辦的“國際城市遙感與地理信息高端論壇暨地理信息與災害管理國際研討會”期間組織專題學術單元,基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GEO遙感資源國際化應用”的遙感資源與軟件平臺進一步開展合作,啟動聯合創新實驗室籌備工作。北建大還邀請諾維薩德大學師生積極參加2022“一帶一路”國際大學生數字建筑設計競賽、Global Campus-暑校共享計劃等。
“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教育項目”是以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平臺為依托,通過互學互鑒,合作共贏,在高等教育的不同領域開展合作與交流,尤其在科研合作、學術交流、課程開發、聯合實驗室等方面加強合作,進一步加強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教育合作與交流,落實《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杜布羅夫尼克綱要》精神。2020年度項目申報單位共涉及98所高校和教育機構,經專家評審,來自29所高校的33個項目獲得“2020年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教育項目”支持,其中我校與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聯合申報的項目列入全國僅有的6個“優先資助項目”之一。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zhan)(zhan)注明“稿(gao)件(jian)(jian)(jian)來源(yuan):中國教育(yu)(yu)在線(xian)”的所(suo)有文字、圖(tu)片(pian)和音視頻稿(gao)件(jian)(jian)(jian),版(ban)權(quan)均(jun)屬本網(wang)所(suo)有,任(ren)何媒(mei)體、網(wang)站(zhan)(zhan)或個人(ren)未經本網(wang)協議授權(quan)不得(de)轉載、鏈接、轉貼(tie)或以(yi)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yi)經本站(zhan)(zhan)協議授權(quan)的媒(mei)體、網(wang)站(zhan)(zhan),在下載使(shi)用時必須(xu)注明“稿(gao)件(jian)(jian)(jian)來源(yuan):中國教育(yu)(yu)在線(xian)”,違(wei)者本站(zhan)(zhan)將依法追(zhui)究責(ze)任(ren)。
② 本站(zhan)注明稿(gao)(gao)件來(lai)(lai)源為其他(ta)媒體的文/圖等稿(gao)(gao)件均為轉載稿(gao)(gao),本站(zhan)轉載出(chu)于非商(shang)業性的教育和(he)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zan)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gao)(gao)涉及版權(quan)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lai)(lai)電或來(lai)(lai)函(han)聯(lian)系。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