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邁向新高度 結出豐碩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積極投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要擴大教育開放,同世界一流資源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

6月12日,由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指導,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辦,江西省教育廳、南昌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承辦的2019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在南昌隆重開幕。
來自中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等國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的約500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聚焦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劉奇,教育部副部長孫堯、烏克蘭教科部副部長羅曼·格列巴出席開幕儀式并致辭。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吳曉軍主持開幕式,中科院院士都有為、張清杰,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元元等出席會議。
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劉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

劉奇代表江西省委省政府致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強調,要牽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讓一切創新創業創造的源泉充分涌現。2018年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以來,在教育部的關心指導下,江西加強與國內外高校交流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未來,全省上下要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
劉奇書記表示,江西省期待同各方一道,加強重點產業合作,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化科技平臺建設,提升創新能力水平。深化科技人才交流、強化創新支撐保障。健全完善工作機制,構建良好合作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副部長孫堯:讓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本屆會議是總結首屆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成果的大會,是落實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峰會上提出的新思路和新構想的大會,是學術交流、共建共享的大會。自去年6月以來,許多合作項目取得了重要進展和階段性成就。江西省是我國重要的材料及新材料、航空及通用航空等領域的產業基地。今年會議聚焦江西省的發展特點和需求,務實有效推進新材料領域、信息技術相關領域以及航空、通用航空等領域的深層次合作。
孫堯副部長表示,中國愿同世界各國,共同推動大學與大學、大學與企業、大學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匯集各國智慧,在人工智能發展成效初現的新時代共同努力,讓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結出更加豐碩成果。
烏克蘭教科部副部長羅曼·格列巴:今明兩年中烏兩國將開展多領域30多個科技合作項目

與中國的合作一直是烏克蘭對外政策的重點之一,過去幾年我們見證了烏克蘭與中國兩國關系在經濟、政治、技術合作、教育等方面的快速發展。烏克蘭非常感謝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發展機遇。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烏克蘭與中國在教育、研究、科學等領域開展了大量合作,兩國大學之間建立了廣泛聯系,兩國應共同開展研究、促進科研人員信息的流動和分享。在未來兩年,我們將開展30多個科技合作項目,涉及信息、技術、能源、效率、農業、生命科學等多領域。
會議共達成首批7項合作

大會簽約儀式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主持。他表示:2018國際產學(xue)研用會議期(qi)間(jian)見證了(le)9個(ge)合作(zuo)項目的簽約與(yu)揭牌,共促成(cheng)中外高校、企業和科研院所在(zai)新(xin)材料、航(hang)空航(hang)天、人工(gong)智能等領域43個(ge)具體合作(zuo)的落地,成(cheng)果豐碩。今年大(da)(da)會參會各方(fang)在(zai)去年的基礎上進(jin)一步(bu)加深溝通(tong)和洽談,已達(da)成(cheng)許多重要共識,祝愿這些(xie)合作(zuo)落地、發(fa)展、壯大(da)(da)。


2019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南昌)共達成首批7項合作:
烏克蘭教科部副部長羅曼。格列巴與江西省副省長吳曉軍為南昌航空大學中烏國際學院揭牌。
南昌大學與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弗蘭采維奇材料問題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
南昌大學與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巴頓焊接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
南昌大學與俄羅斯伊萬諾沃州立理工大學簽署合作協議。
南昌大學與武漢理工大學簽署合作協議。
南昌航空大學校長與烏克蘭國立航空大學簽署聯合辦學合作協議。
南昌航空大學與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署產教融合協議
專家觀點精彩錦集

中國科學院院士, 南京大學教授都有為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創新史,強國的興衰交替取決于基礎研究,創新能力,產業革命是發展的動力。產業革命通常指由于科學、技術上的重大的創新與突破,使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進而使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出現嶄新面貌,需要依靠創新創業來完成。中國應抓住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洗牌’機遇,改革開放,創新創業,通過發展新的主導產業實現經濟的跨越發展與趕超。人才與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創新創業是富民強國的發展之路,當前社會已進入到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化的時代,科技迅猛發展,‘洗牌’周期越來越短,高校、研究所與企業應產學研相結合,形成人才培養、產品研發與生產的有機體。

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院士,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弗蘭采維奇材料問題研究所教授沃列格·尼古拉耶維奇·格里戈利耶夫
來自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的院士沃列格·尼古拉耶維奇·格里戈利耶夫教授作了題為《超高溫結構陶瓷的燒結規律及其力學性能的結構敏感性》的報告,他報告中首先介紹了目前世界范圍內和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對于硼基陶瓷的研究進展,分析了超高溫陶瓷的成分、性質,超高溫陶瓷真空燒結和活化燒結的物理科學依據,共晶體系的固相燒結,并與大家分享了超高溫陶瓷的強度實驗、蠕變壓縮實驗、高溫強度實驗等力學性能,最后他向大家展示了超高溫陶瓷材料在渦輪發動機、發電、燃煤鍋爐等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

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工程學院院長、教授楊威迦
楊威迦院長做了題為《工程設計與創新》的報告,他對航空航天產業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和重大歷史事件做了回溯,以美國F-1火箭發動機為例介紹了火箭發動機的研發、設計,以及測試各階段占總經費的比例,指出在航空航天領域,初步設計對于整個項目的實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楊院長提出,現階段數據科學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工程領域中,一定要把設計、材料、制造融匯到數據科學中。同時,任何一項工程的開發都要從設計開始,掌握設計,才能在全球供應鏈里擁有話語權。
精彩分論壇:中烏教育合作邁向新臺階

會議期間,超高溫材料與應用、信息材料與應用、智能制造與裝備領域、人工智能、航空技術、通用航空的六個國際合作分論壇召開。超過50位高校專家、科研院所代表及企業代表做了精彩的主題報告,與會代表就相關優勢領域進行深入學術交流與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洽談。
同期,中國和烏克蘭政府間合作委員會教育合作分委會第三次會議和中烏大學校長合作交流會舉行。教育部副部長孫堯與烏克蘭教育和科技部副部長羅曼?格列巴共同主持會議。
雙方回顧并總結了兩次教育合作分委會召開以來,兩國在教育領域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并就未來中烏教育合作的重點工作和發展方向達成了廣泛共識。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zhan)(zhan)注明“稿件來源(yuan):中國教育在(zai)線(xian)”的(de)所有文(wen)字、圖片和音(yin)視頻稿件,版權(quan)均屬本網(wang)(wang)所有,任何媒(mei)體(ti)、網(wang)(wang)站(zhan)(zhan)或(huo)個人未經本網(wang)(wang)協議授(shou)權(quan)不得(de)轉(zhuan)載、鏈(lian)接、轉(zhuan)貼或(huo)以其他(ta)方式(shi)復制發表。已經本站(zhan)(zhan)協議授(shou)權(quan)的(de)媒(mei)體(ti)、網(wang)(wang)站(zhan)(zhan),在(zai)下載使用(yong)時必(bi)須注明“稿件來源(yuan):中國教育在(zai)線(xian)”,違者(zhe)本站(zhan)(zhan)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zhan)注明稿件來(lai)源為其(qi)他媒體的(de)(de)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zhan)轉載出于非商(shang)業性的(de)(de)教(jiao)育和科研之目(mu)的(de)(de),并不意味著贊同其(qi)觀點或證實其(qi)內容的(de)(de)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qing)作者在兩(liang)周內速(su)來(lai)電(dian)或來(lai)函聯(lian)系。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