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了解山東大學“漢語橋”韓國青年學生線上交流項目實施效果,鞏固項目合作成果,5月3日晚,國際教育學院舉辦“漢語橋”韓國青年學生線上中文學習交流會。副院長王彥偉、釜山“北京中國語學院”負責人鄭云哲、韓國東西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連佳、中韓雙方教師和學員代表、國際教育學院項目管理辦公室相關人員參加活動。
與會人員就項目的課程設置、教學形式、個人收獲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進行研討和交流。項目學員林尚澤(Lim Sangtaek)是釜山大學考古學專業的教授,同時是一名中文愛好者,他表示,在線上課堂的語言學習中,中方教師及時準確的糾錯反饋,使自己收獲了更多激勵,期待繼續參加更多語言文化主題的學習活動;即將攻讀中國高校學位的李珠原(Lee Juwon)談到,HSKK專題課程提高了他的中文會話能力,他計劃報名參加最近的HSKK考試,為取得中文學位打好基礎;中方教師代表尹彤迪和崔一方回憶了與各位學員進行中文教學與交流的過程,她們均表示,同學們中文學習的時間不同,水平也還有一些差異,但大家都表現出飽滿的學習熱情與良好的學習素養,每個人在項目學習的過程中都取得較大進步,大家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參與師生研討和交流后,王彥偉表示,山東是中日韓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支點,與韓國一衣帶水隔海相望,我們有責任和義務通過語言與文化的交流推動更多領域的區域合作。開展“漢語橋”韓國青年學生線上交流項目是一個很好的基礎,希望雙方通過彼此了解和理解,推動更多韓國青年來華學習深造、服務兩國企業在對方國家本土化發展。鄭云哲在發言中向山東大學表示由衷感謝,他談到,兩國人文交往在民間,相信在山東大學的支持下,雙方以線上語言文化交流項目作為起點,穩步推進更大范圍、更多層面的語言文化交流合作。連佳主持本次交流活動,回顧了項目策劃與實施的有關背景、過程及收獲,提出了以釜山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繼續開展中文教育相關合作的建議。
2022年是中韓建交30周年,在山東大學“漢語橋”短期團組系列項目的框架下,國際中文教育辦公室、國際教育學院同韓國東西大學孔子學院、釜山當地教育機構共同策劃實施山東大學“漢語橋”韓國青年學生線上交流項目,項目采用分期分批的方式,面向100名韓國籍中文學習者開展中文教育和文化交流。本期課程為期一個月,重點培養學員的口語會話能力,按照不同語言水平等級進行精準教學,教師和管理人員動態跟進學習需求和效果,取得良好反饋。
作者:許本旭
來源:項目管理辦公室
免責聲明:
① 凡本(ben)站(zhan)注明“稿件來源:中(zhong)國教(jiao)(jiao)育(yu)在線”的(de)所(suo)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quan)(quan)均屬本(ben)網(wang)所(suo)有,任何媒(mei)體(ti)、網(wang)站(zhan)或(huo)(huo)個(ge)人未經(jing)(jing)本(ben)網(wang)協(xie)議(yi)(yi)授權(quan)(quan)不得轉(zhuan)載(zai)、鏈(lian)接、轉(zhuan)貼或(huo)(huo)以其他(ta)方式(shi)復制(zhi)發表(biao)。已經(jing)(jing)本(ben)站(zhan)協(xie)議(yi)(yi)授權(quan)(quan)的(de)媒(mei)體(ti)、網(wang)站(zhan),在下載(zai)使用(yong)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zhong)國教(jiao)(jiao)育(yu)在線”,違(wei)者本(ben)站(zhan)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zhan)注明稿(gao)(gao)件(jian)來(lai)源為(wei)(wei)其(qi)他媒體的文/圖等稿(gao)(gao)件(jian)均(jun)為(wei)(wei)轉(zhuan)載(zai)(zai)稿(gao)(gao),本站(zhan)轉(zhuan)載(zai)(zai)出于非商業性(xing)的教育(yu)和(he)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qi)觀點或(huo)證(zheng)實(shi)其(qi)內容(rong)的真實(shi)性(xing)。如轉(zhuan)載(zai)(zai)稿(gao)(gao)涉(she)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zai)兩(liang)周內速來(lai)電或(huo)來(lai)函聯系(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