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橋訂閱號
學術橋服務號
中新網10月7日電(劉淙)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30分,2019年諾貝爾生(sheng)理學或醫學獎揭(jie)曉。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fu)(Sir Peter J. Ratcliffe)以及格雷(lei)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獲(huo)得這一(yi)獎項。獲(huo)獎理由為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以及對氧(yang)氣(qi)供應(ying)的適應(ying)性。
諾貝爾(er)生(sheng)理學或(huo)醫學獎于1901年(nian)首(shou)次頒發(fa),作為與人(ren)類生(sheng)命健康息(xi)息(xi)相關的獎項,該獎項在頒發(fa)的逾一個(ge)世紀中(zhong),見證了生(sheng)物和醫學領域(yu)的發(fa)展。
然(ran)而,若想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不僅需要(yao)學識淵博,還需要(yao)經得起(qi)時間(jian)的考驗。
【時間考驗(yan)了(le)成果,卻(que)也帶走了(le)研究者】
每一名諾貝爾生理學(xue)(xue)和醫學(xue)(xue)獎(jiang)獲(huo)獎(jiang)者,都經(jing)歷過(guo)和時間(jian)(jian)的“斗(dou)爭”。他們花費漫(man)(man)長(chang)的時間(jian)(jian)研究成果,又在漫(man)(man)長(chang)的時間(jian)(jian)里等待成果經(jing)受考(kao)驗。
試(shi)管嬰(ying)兒技術是(shi)愛德華茲和英(ying)國產科醫(yi)生帕特(te)里克?斯特(te)普托合(he)作研究成功的(de)。1978年,世(shi)界(jie)(jie)上第一個試(shi)管嬰(ying)兒路易絲?布朗在英(ying)國的(de)奧爾(er)德姆(mu)市醫(yi)院誕生,引起(qi)全(quan)球(qiu)科學界(jie)(jie)的(de)轟動,也帶(dai)來了巨大的(de)爭議。
直至2010年,85歲(sui)的(de)愛德華(hua)茲獲(huo)得諾貝爾生(sheng)理學或醫學獎(jiang),評審委員(yuan)會稱(cheng)這項(xiang)技(ji)術是(shi)“現(xian)代醫學發(fa)展里程碑”,幫助全球10%的(de)夫婦免(mian)受無(wu)法(fa)生(sheng)育的(de)困擾。但因高齡又體弱(ruo),愛德華(hua)茲未能發(fa)表(biao)獲(huo)獎(jiang)感言。
而(er)與其一(yi)同創立該技術(shu)的斯特(te)普托就倒在了(le)時間(jian)考驗的面前。他于1988年去(qu)世。諾貝爾(er)基金會規定,諾貝爾(er)獎不(bu)能授(shou)予已去(qu)世的人。
如(ru)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試管嬰兒(er)技術已(yi)經日益成熟(shu),并在世界范圍內受(shou)到了肯定(ding)和推廣(guang)。
在(zai)1973年便提出了(le)樹突狀細(xi)胞概念的(de)加拿大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直(zhi)到(dao)2011年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huo)醫學獎(jiang)。但在(zai)公布獲獎(jiang)的(de)前幾(ji)天,他卻(que)因(yin)病逝世。盡管諾貝爾委員會維持授獎(jiang)的(de)決(jue)定,他也沒能(neng)等(deng)到(dao)親(qin)眼看到(dao)獲獎(jiang)的(de)那一刻(ke)。
【回顧近年(nian)獲(huo)獎者】
2018年
美國免(mian)疫學家(jia)James P Allison 和日本免(mian)疫學家(jia)Tasuku Honjo因發(fa)現抑制(zhi)負免(mian)疫調(diao)節的癌癥療法,榮(rong)獲諾貝(bei)爾(er)生理或醫學獎。
2017年
美國(guo)科學家杰弗里?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和(he)邁克爾?揚(yang)因解釋了許多動植物和(he)人類是如何(he)讓生(sheng)物節律適應(ying)隨地球自轉(zhuan)而來的晝夜變(bian)換的,獲得諾貝爾生(sheng)理或(huo)醫學獎(jiang)。
2016年
日本(ben)分子細胞生物學(xue)家大隅(yu)良典因發現(xian)細胞自噬的機制,榮獲2016年諾貝(bei)爾生理(li)學(xue)或(huo)醫學(xue)獎。
2015年
中國科學家屠(tu)呦呦因(yin)為“中藥(yao)和(he)中西藥(yao)結(jie)合(he)研(yan)究提出了(le)青蒿素(su)和(he)雙氫(qing)青蒿素(su)的療(liao)法”獲得諾(nuo)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同時,愛爾蘭科學家威(wei)廉?坎貝爾和(he)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因(yin)“發現對一(yi)種由蛔蟲寄(ji)生病(bing)引發的感染采取了(le)新(xin)的療(liao)法”同獲該獎。
2014年
英國科學(xue)家約翰?奧(ao)基(ji)夫和挪威兩位科學(xue)家愛德華?莫索爾和梅(mei)?布萊特?莫索爾因“發現構成大腦定位系(xi)統的細胞”獲得諾貝爾生理(li)或醫學(xue)獎(jiang)。
2013年
美(mei)國(guo)科學家(jia)詹姆斯(si)?E?羅斯(si)曼(man)和蘭迪-W。謝克曼(man),以及德國(guo)科學家(jia)托馬(ma)斯(si)-C。蘇德霍夫因“在(zai)細(xi)(xi)胞(bao)內運(yun)輸系統(tong)領域的新(xin)發(fa)現,三人發(fa)現了(le)細(xi)(xi)胞(bao)囊泡(pao)交通的運(yun)行與(yu)調節機制”獲得諾(nuo)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2012年
英國科學(xue)家約翰?格(ge)登(deng)爵士和日本(ben)科學(xue)家山中(zhong)伸彌因(yin)“發(fa)現成(cheng)熟細胞可被重寫(xie)成(cheng)多功能細胞”獲得諾貝爾生理(li)或醫學(xue)獎(jiang)。
2011年
美國科學家布魯斯?巴特勒和法國科學家朱爾(er)(er)斯?霍爾(er)(er)曼因“他們對于先(xian)天免(mian)(mian)疫機制激活的發現”獲(huo)(huo)得諾貝爾(er)(er)生(sheng)理或醫學獎(jiang);加拿(na)大科學家拉爾(er)(er)夫(fu)?斯坦(tan)曼也因“他發現樹突細胞和其在獲(huo)(huo)得性(xing)免(mian)(mian)疫中的作用”共同(tong)獲(huo)(huo)得該獎(jiang)。
2010年
英國科學(xue)家羅伯特?杰弗里?愛德(de)華茲因為“在試管嬰兒方面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xue)獎。
2009年
澳大(da)利(li)亞科學(xue)家(jia)伊麗莎白?布萊克(ke)本、美(mei)國科學(xue)家(jia)卡(ka)羅(luo)爾?格雷德和英國科學(xue)家(jia)杰克(ke)?紹(shao)斯塔(ta)克(ke)因(yin)為(wei)“發現端(duan)粒(li)和端(duan)粒(li)酶如何保護染色體”獲得諾貝爾生理(li)或醫學(xue)獎。
① 凡本(ben)(ben)站注明“稿(gao)件來(lai)源(yuan):中(zhong)國(guo)教育在(zai)(zai)線(xian)”的所有(you)文字、圖片和(he)音視(shi)頻稿(gao)件,版(ban)權均(jun)屬本(ben)(ben)網(wang)(wang)所有(you),任(ren)何媒體、網(wang)(wang)站或個人未經本(ben)(ben)網(wang)(wang)協(xie)議(yi)(yi)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shi)復制發(fa)表。已經本(ben)(ben)站協(xie)議(yi)(yi)授權的媒體、網(wang)(wang)站,在(zai)(zai)下載使用(yong)時必須(xu)注明“稿(gao)件來(lai)源(yuan):中(zhong)國(guo)教育在(zai)(zai)線(xian)”,違者本(ben)(ben)站將依法追(zhui)究責任(ren)。
② 本(ben)站(zhan)注明稿(gao)件(jian)來源為(wei)其他媒體的文(wen)/圖等稿(gao)件(jian)均為(wei)轉(zhuan)載(zai)稿(gao),本(ben)站(zhan)轉(zhuan)載(zai)出(chu)于(yu)非商(shang)業性(xing)的教育和(he)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wei)著贊(zan)同其觀點或證實(shi)其內容的真實(shi)性(xing)。如轉(zhuan)載(zai)稿(gao)涉(she)及版權等問題(ti),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lian)系。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