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橋訂(ding)閱號
學術橋服(fu)務號
搭(da)著“十(shi)一”長假的尾巴(ba),諾貝(bei)爾獎的三大自然科學(xue)(xue)獎項——生理(li)學(xue)(xue)或醫學(xue)(xue)獎、物理(li)學(xue)(xue)獎、化學(xue)(xue)獎一一揭曉。
網絡上關于這三大(da)獎項的(de)科(ke)普(pu)文章已(yi)是鋪(pu)天蓋地。跳出三大(da)獎項的(de)科(ke)學(xue)貢獻來看(kan),今年的(de)諾獎自然科(ke)學(xue)獎項或許能(neng)給中(zhong)國科(ke)學(xue)界帶(dai)來一(yi)些啟示(shi)。
啟示一:師徒同心,其利斷金
諾貝(bei)爾物理學(xue)獎公布后,科(ke)學(xue)網博主郭曉強在博文中提到了(le)“貝(bei)爾彌(mi)補效應”。
1974年,諾貝(bei)爾(er)物理學獎(jiang)的(de)一半授(shou)予(yu)了(le)脈(mo)沖星發現(xian)者安(an)東尼·休(xiu)伊什(Antony Hewish),但隨即引發爭議(yi),因(yin)為諾貝(bei)爾(er)評獎(jiang)委(wei)員會(hui)遺漏了(le)女(nv)研(yan)究生(sheng)貝(bei)爾(er)(Jocelyn Bell Burnell),評獎(jiang)委(wei)員會(hui)也因(yin)此受(shou)到“性別歧視”的(de)質疑。
這一風波讓評獎委員(yuan)會開始逐漸重視學生在科(ke)研工作中的貢獻。
去年(nian)和今年(nian),物(wu)理學獎(jiang)已經連續兩年(nian)出現師徒分享(xiang)獎(jiang)項的(de)現象。
去年,諾貝(bei)爾物理學獎三位得(de)主中的(de)兩位——熱拉爾·穆魯(lu)(lu)(Gerard Mourou)和唐娜·斯(si)特(te)里克(ke)蘭就(jiu)是師生關(guan)(guan)系(xi)。斯(si)特(te)里克(ke)蘭在(zai)穆魯(lu)(lu)的(de)指導下完成了(le)諾將成果:與啁(zhou)啾脈沖放大相關(guan)(guan)的(de)博士論文(wen)。
今年,諾貝爾(er)物理(li)學獎又一次出現了師徒——米(mi)歇爾(er)·麥耶(Michel Mayor)和戴狄爾(er)·魁若茲(Didier Queloz)共同分享諾獎的情況。
郭曉強在博(bo)文中提出,按照學術慣例,諾貝爾獎(jiang)主要頒發給導師,學生大多作(zuo)為(wei)“背景墻(qiang)”存在。
實際上,師徒(tu)分享的(de)情況時有發生,如2004年(nian)諾(nuo)貝爾生理學(xue)(xue)或(huo)醫學(xue)(xue)獎(jiang)由理查德(de).阿克塞爾(Richard Axel)和(he)琳達.巴克(Linda B. Buck)分享;2009年(nian)諾(nuo)貝爾生理學(xue)(xue)或(huo)醫學(xue)(xue)獎(jiang)由伊(yi)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H. Blackburn)和(he)卡(ka)羅(luo)爾·格雷德(de)(Carol W. Greider)分享。
這些年來,國內(nei)(nei)關(guan)于師(shi)生(sheng)(sheng)爭端的新聞常(chang)見(jian)報端,但愿諾獎(jiang)中(zhong)“師(shi)徒同(tong)心,其(qi)利(li)斷金”的美(mei)好(hao)結(jie)局可以(yi)為國內(nei)(nei)重塑(su)合作共贏(ying)、相互尊重的師(shi)生(sheng)(sheng)關(guan)系提(ti)供一些啟示(shi)。
啟示二:反對“唯論文”≠“反論文”
物理學(xue)獎三位得主中的兩位——米歇爾·麥(mai)耶和(he)戴狄爾·魁若(ruo)茲(zi)曾在2013年被科睿唯(wei)安授予“引文(wen)桂(gui)冠獎”。
“引文桂冠獎”是眾多“諾獎風向標”中(zhong)的一個(ge)。
至今,諾獎六大獎項得主共935位(wei),其中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219位(wei)、物理學獎得主213位(wei)、化(hua)學獎得主184位(wei),“引文(wen)(wen)桂冠獎”僅憑論文(wen)(wen)相(xiang)關情(qing)況預測出了52位(wei)諾獎得主。
雖然論(lun)文被引情況與能(neng)否獲(huo)得(de)諾獎之間(jian)沒有必(bi)然聯系,但(dan)被引率多多少(shao)少(shao)能(neng)反映出(chu)論(lun)文成果的重要(yao)程度和(he)影(ying)響力。
近些年,我(wo)國大力(li)推(tui)進(jin)科研評價體系改革(ge),“唯論文”被列為亟待破除(chu)的“四唯”之(zhi)首(shou)。
不過(guo),在(zai)科研工(gong)作中,反對“唯論(lun)(lun)文”不應走向(xiang)“反論(lun)(lun)文”的極端(duan),畢竟在(zai)基礎科學(xue)領域,論(lun)(lun)文仍是科學(xue)共同體交流(liu)的重要平臺。
啟示三:板凳雖冷,探索無涯
去年(nian),諾(nuo)貝爾物(wu)理學獎(jiang)得主阿瑟·阿什金(jin)(Arthur Ashkin)以(yi)96歲的高齡打破(po)了諾(nuo)獎(jiang)得主的最年(nian)長紀錄。沒(mei)成想,這(zhe)個紀錄只保持了一年(nian)。
今年的諾貝(bei)爾化學獎得主約翰(han)·B·古迪納夫(fu)(John B. Goodenough)以97歲高齡刷新(xin)了這(zhe)一紀錄。
古迪納夫有句名言:“我(wo)們有些(xie)人就像是烏龜,走(zou)得(de)慢,一路掙扎,到了而(er)立之年還找不到出路。但(dan)烏龜知(zhi)道,他(ta)必須走(zou)下去。”
1986年,64歲(sui)的(de)古迪納夫(fu)離開工(gong)作了(le)十年的(de)牛(niu)津大(da)(da)學,進(jin)入德州大(da)(da)學奧斯丁分校(xiao)擔任教授,就在(zai)大(da)(da)家(jia)都以(yi)為他是(shi)打(da)算在(zai)這里安心(xin)養老的(de)時候,古迪納夫(fu)默(mo)默(mo)地(di)研究起了(le)磷酸鐵鋰材料(liao),并在(zai)75歲(sui)那年因(yin)為研制出這個材料(liao)而(er)震驚世(shi)界。
從10年(nian)(nian)前,古迪(di)納夫就一直是理(li)念諾獎(jiang)預測(ce)的(de)(de)熱門人選,一連“陪(pei)跑”10年(nian)(nian)后,他(ta)最終在(zai)2019年(nian)(nian)10月的(de)(de)早(zao)晨被“被諾貝爾獎(jiang)的(de)(de)電話(hua)叫醒”。
有熟悉他(ta)(ta)的同行這樣評價他(ta)(ta):“他(ta)(ta)的名字(zi)(Goodenough,中文(wen)直譯(yi)為(wei)足夠好)似(si)乎昭示著他(ta)(ta)的好運,不(bu)管做什(shen)么,他(ta)(ta)總在開始(shi)不(bu)被人看好,卻能笑到(dao)最后。”
97歲(sui)的足夠好先(xian)生,陪(pei)跑諾獎(jiang)10年,75歲(sui)仍奮戰在科研一線,不(bu)被(bei)看好卻仍像烏(wu)龜一樣踽踽前行,可以說,這是在用(yong)生命詮釋有堅持(chi)力、不(bu)怕困難、不(bu)辭辛勞、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啟示四:科學,向生命致敬
關于21世紀究(jiu)竟是(shi)哪個(ge)學(xue)科(ke)的(de)世紀,有(you)各種不(bu)同的(de)說法,其中不(bu)少人(ren)認為(wei)是(shi)生(sheng)命科(ke)學(xue)的(de)世紀。
今年的(de)諾貝爾生理(li)學或醫學獎授予(yu)了威廉·凱林(lin)(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以及格雷格·塞門(men)扎(Gregg L. Semenza),因(yin)為他(ta)們在“理(li)解細胞(bao)如何感知并(bing)適應氧氣(qi)的(de)作(zuo)用機制方面(mian)做(zuo)出突出貢獻”。
與去(qu)年(nian)生(sheng)理學或醫學獎關注到腫瘤免(mian)疫(yi)療法類(lei)似(si),今年(nian)這個獎又一次與癌癥治(zhi)療有關。
同時,今(jin)年獲得諾貝爾物(wu)理學獎(jiang)的研究來自物(wu)理宇宙學和(he)太陽(yang)系外行星(xing)的發現。
這是(shi)人類(lei)在浩瀚宇宙(zhou)中(zhong)尋(xun)找生命(ming)(ming)同伴的(de)(de)努力,是(shi)人類(lei)對回答“自身是(shi)否是(shi)廣袤宇宙(zhou)中(zhong)唯一生命(ming)(ming)”問題(ti)的(de)(de)嘗(chang)試。
無論是在(zai)細胞尺度的(de)微觀世界(jie)(jie),還(huan)是在(zai)宇宙尺度的(de)宏觀世界(jie)(jie),人類最熟悉(xi)和最陌生的(de)都莫過(guo)于生命本身。
而(er)真(zhen)正(zheng)偉(wei)大的科(ke)學探(tan)索,其(qi)目標不是(shi)為(wei)了(le)求(qiu)名(ming)得利或(huo)嘩眾取寵(chong),而(er)是(shi)為(wei)了(le)全人類的福(fu)祉,為(wei)了(le)在探(tan)索生命(ming)奧秘的同時,向(xiang)生命(ming)致敬。
① 凡(fan)本(ben)站(zhan)注(zhu)明“稿件(jian)來(lai)(lai)源(yuan):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you)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jian),版權均屬本(ben)網(wang)所有(you),任何媒(mei)體、網(wang)站(zhan)或(huo)個人(ren)未經本(ben)網(wang)協議授(shou)權不得(de)轉載(zai)、鏈(lian)接、轉貼(tie)或(huo)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biao)。已經本(ben)站(zhan)協議授(shou)權的媒(mei)體、網(wang)站(zhan),在下載(zai)使用時必須注(zhu)明“稿件(jian)來(lai)(lai)源(yuan):中國教育在線”,違(wei)者本(ben)站(zhan)將依法(fa)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zhu)明稿(gao)件來(lai)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gao)件均為轉(zhuan)載(zai)(zai)稿(gao),本站轉(zhuan)載(zai)(zai)出于(yu)非商業性(xing)(xing)的教育和科研(yan)之目的,并(bing)不意(yi)味(wei)著贊同其觀(guan)點或(huo)證實(shi)其內容的真實(shi)性(xing)(xing)。如轉(zhuan)載(zai)(zai)稿(gao)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lai)電或(huo)來(lai)函聯(lian)系(xi)。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