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秩耕耘傳薪火,砥礪奮進創一流,11月19日上午,武漢工程大學建校50周年高質量發展大會在該校流芳校區大禮堂隆重舉行。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萬勇,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王紅玲,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元元,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芬兒、張聯盟、楊春和等50余位省市區領導、專家學者、兄弟院校負責人、企業家、杰出校友等出席大會。
武漢工程大學黨委書記程幼金主持大會,校長王存文作“化育天下,守正開新,在新征程上奮力開創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大會報告。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原化學工業部部長顧秀蓮在視頻致辭中回顧了武漢工程大學的辦學歷程,向為學校貢獻心智揮灑汗水的開拓者、建設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武漢工程大學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緊扣國家戰略和新時代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發揮化工及相關學科優勢,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以“人才之能”服務“國之大者”,為教育強國建設作出新貢獻。
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王紅玲發表講話。她指出,武漢工程大學扎根荊楚大地辦大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地方發展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為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區化工及相關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希望武漢工程大學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為加快實現科技強省、科技強國蓄勢賦能,為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作出更大貢獻。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李元元作為高校代表致辭。他指出,武漢工程大學從建校伊始創業維艱,到團結奮斗爭創一流,始終聽黨召喚服務大局,與祖國化工事業共榮,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化工與石油事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兩校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在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全面合作,希望未來繼續發揮各自優勢、強化合作交流,攜手為國家和湖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校長譚天偉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北化和武漢工程大學同氣連枝、血脈相連,長期以來兩校協同合作結下深厚友誼,新征程中誠愿兩校攜手并肩積極探索化工人才培養新模式,共同為我國化工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副校長Seth Kunin、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副校長Andy Gibson、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校長林國強等發來視頻祝賀,希望未來與武漢工程大學繼續加強全面交流合作。
武漢工程大學校長王存文代表學校向蒞臨大會的各位領導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海內外廣大校友和全體師生員工致以節日的祝賀,向長期以來支持學校建設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王存文在報告中指出,20世紀70年代為響應黨和國家石化專業人才的迫切需要,武漢工程大學應運而生。在二次學校更名、二度隸屬調整、二次校址遷移、三次辦學轉型的發展史中,學校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心同向同行,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同頻共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進入新時代,學校邁向了內涵式發展的康莊大道,開啟了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新征程,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創成果、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黨建思政、校友聯絡等方面成就顯著。
王存文指出,50年前立錐一隅的湖北化工石油學院,已經發展成為一所辦學實力較強、學科特色明顯、服務社會成效顯著的湖北省重點建設高校,在五秩躬耕的生動實踐中收獲了深刻啟示: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開放辦學,聚焦國家和地方戰略需求,堅持文化自信賡續工大精神血脈,才能辦好有使命、有氣魄、有格局、有品質的大學。站在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行進在高質量發展關鍵進程中的武漢工程大學,堅持把黨的建設作為堅強保證,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把學科建設作為發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為強大動力,努力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忠實實踐者,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中南地區化工學科的領跑者,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的生力軍。
王存文強調,黨的二十大已經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宏偉藍圖,發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員令,吹響了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沖鋒號。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工作部署,胸懷“國之大者”辦教育,根植“荊楚大地”謀發展,屹立“世界光谷”勇向前。學校錨定“美麗工大、和諧工大、幸福工大、數智工大”的航向標全力奔赴,為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校友代表、師生代表也紛紛發言致賀。
“采擷南湖霞光逐夢飛揚,黃龍山麓綻放青春光芒……”大會在《武漢工程大學之歌》歌聲中落下帷幕。五十載歲月崢嶸,攜夢前行;新時代賡續華章,不忘初心。(通訊員: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