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首家、首架、首飛!西工大人從未缺席!
在3小時2分鐘的飛行中,試飛員與試飛工程師協調配合,完成了預定的各項任務,飛機狀態及性能良好。目前,C919大飛機試飛取證和交付準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中國商飛公司即將交付首家用戶的首架C919大飛機首次飛行試驗圓滿完成,令西工大人倍感驕傲、深受鼓舞!
長期以來,國產大飛機的研制背后,西工大師生、校友有擔當!
舉全校之力,全力支持C919!
為攻關“大飛機”的研制任務,西工大集中優秀團隊全身心投入。
2008年5月11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掛牌成立。當時,中國商飛要在上海成立大型客機聯合工程隊,西工大高度重視,在全校范圍內籌建了以航空學院骨干教師為主、多個學院參與的“大型客機聯合工程隊”,負責具體工作。
“舉全校之力,全力支持C919!”成了當時在全校流傳的口號。
2008年5月起的半年內,共有16名教師入選中國商飛大型客機聯合工程隊,校內有12名教師參與JET-B方案研究,11名教師參與BWB布局方案研究,12名教師參與大型客機翼型/機翼設計。
西工大相關各學院的師生,參與了C919飛機的動力系統、控制系統、結構設計、航電等在內的多項課題攻關。在2008年12月的聯合工程隊總結大會上,時任常駐上海工作組組長的西工大航空學院李棟教授總結道,作為項目啟動的標志性事件之一、“聯合工程隊”的建立和半年的運行意義重大。能參加到工作隊中,在第一線為大型客機的研制貢獻西工大人的一份力量,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
學校還特批專項經費用于啟動大型客機科研,并與中國商飛公司合作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高級人才培訓中心,為大飛機項目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保障。

西工大團隊全力支持
航空學院高正紅教授團隊承擔大飛機C919超臨界翼型和機翼設計,團隊已簽訂的“翼型及機翼的氣動設計”項目是國內三家主要承擔團隊之一,也是大飛機聯合工程隊認可的獨立承擔“翼型/機翼設計”的唯一高校團隊。
民航學院李玉龍教授團隊一直圍繞飛行器結構的抗沖擊設計開展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攻關,參與了C919飛機垂尾、平尾、機翼和機頭等結構的鳥撞試驗和仿真分析。
民航學院姜洪開教授團隊與中國商飛試飛中心合作開展了民機典型結構、機構、系統在極端氣候地面試驗條件下的檢測方法研究,完成了C919艙門、起落架、活動翼面、金屬-復合材料混合結構在極端氣候地面試驗條件下的檢測與故障定位方法研究,以及飛行試驗數據分析。
航空學院宋筆鋒教授帶領的“大型客機JET-B總體方案設計與關鍵技術研究”團隊,主要承擔中國商飛640所牽頭的“大型客機總體方案設計”項目中諸多重要研究課題,已與640所和一飛院合作或獨立承擔了幾十個項目,都屬于關鍵技術項目。

為國產大飛機制造中央翼緣條,是3D打印技術在航空領域應用的典型。西工大與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合作,應用激光立體成形技術解決C919飛機鈦合金結構件的制造問題,并于2012年通過了商飛的五項測試,為C919的研制提供了技術儲備。
航空學院張彬乾教授帶領的“大型客機飛翼布局方案可行性研究”團隊,開展飛翼布局大型客機設計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是世界上首次完成的150座級客機飛翼布局方案,比常規布局的性能提高了約20%。
西工大的空天微納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2009年就已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微機電系統制造平臺,團隊凝煉了靈巧蒙皮、微機電系統設計方向等研究方向,對飛機減阻防冰及邊界層狀態測量技術進行研究,獲得的重要數據,為氣動優化設計提供了支撐。
西工大與商飛定制研究生培養模式
西工大積極為大飛機項目研制提供人才保障。西工大與商飛設立“大飛機”工程博士專項班,實現高層次人才定制化培養,助力大飛機自主研發和制造生產取得突破;通過科研項目合作、校企聯合培養實踐等途徑,為學生提供進入工程一線的機會,一大批學生加盟大飛機研制,實現獻身祖國航空事業的理想。
中國商用大飛機研制,西工大人接續奮斗!
長期以來,中國商飛重視加強與西工大的合作。在中國商飛,一代代西工大人接續奮斗,為中國商用大飛機騰飛貢獻了西工大力量。
C919基本型總設計師、C919大型客機常務副總設計師韓克岑,C919大型客機型號副總師周貴榮,中國商飛試飛中心副總工程師、C919首飛試飛工程師馬菲等,也都是西工大校友。
2020年10月21日,C919基本型總設計師韓克岑、我校1982屆飛機系畢業生與ARJ21飛機總設計師、我校1988屆飛機系畢業生陳勇一起,在西工大翱翔學生活動中心,向一千余名學子動情講述了中國商用大飛機一路闖關奪隘、一路探索前行,最終騰焰飛芒、圓夢藍天的奮進歷程,并勉勵青年學子“扎實掌握專業知識,在實踐與創新中增強自身能力,盡快成為航空報國生力軍。”
免責聲明:
① 凡本(ben)(ben)(ben)站(zhan)注明“稿件(jian)來源:中國教育在線(xian)”的所(suo)有文字、圖(tu)片和(he)音(yin)視頻稿件(jian),版(ban)權(quan)均屬本(ben)(ben)(ben)網所(suo)有,任何媒(mei)體(ti)(ti)、網站(zhan)或個人未經(jing)本(ben)(ben)(ben)網協議(yi)授權(quan)不得轉載(zai)、鏈接、轉貼(tie)或以(yi)其他方式復(fu)制(zhi)發表。已經(jing)本(ben)(ben)(ben)站(zhan)協議(yi)授權(quan)的媒(mei)體(ti)(ti)、網站(zhan),在下(xia)載(zai)使用時(shi)必須注明“稿件(jian)來源:中國教育在線(xian)”,違者本(ben)(ben)(ben)站(zhan)將(jiang)依(yi)法追(zhui)究(jiu)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lai)源為其他媒體的文(wen)/圖等稿件均為轉載(zai)(zai)(zai)稿,本站轉載(zai)(zai)(zai)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zhi)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huo)證實(shi)其內容的真實(shi)性。如轉載(zai)(zai)(zai)稿涉及(ji)版(ban)權(quan)等問題,請作(zuo)者在兩周內速來(lai)電(dian)或(huo)來(lai)函聯系。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