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實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專家學者為“十四五”教育發展獻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目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進一步明確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改革發展任務。在第三屆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第三次學術委員會會議、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系列座談會、江蘇省南京市“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論證會等會議上,教育界專家、學者對“十四五”期間所面臨的教育重大問題進行研討,并提出建議與思考。
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是教育發展的需要,是國家建設的需要,是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十四五”期間的教育對外開放,應注意哪些問題?
同濟大學原副校長、教授江波:我們要深刻認識國際環境的復雜性、多變性和嚴峻性,要具備風險意識、底線意識。“十四五”期間,我國教育國際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要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國際交流和合作中去,參與到具有國際意義的話題當中去,同時講好中國故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上海師范大學原校長、教授張民選:在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中,能否提供優質的教育國際公共產品,是判斷一個國家教育發展水平強盛與否的標志。“十四五”期間應該繼續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在鼓勵留學事業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向世界提供一些教育的國際公共產品。不僅要提供中國方案、中國經驗,還可以面向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需要,將其抽象成為某種理論、知識模型,供全世界分享。
北京開放大學原副校長、教授張鐵道:我們要反思過去十多年的對外漢語教學供給機制。在“十四五”時期乃至今后長期發展階段,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學怎么幫助世界各國正確認知、了解、親善中國文化和中國人,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寶存:“十四五”時期,要重視實現來華留學生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第一是適度擴大來華留學生教育規模。第二是把提高質量放在首位,打造優勢學科,打造留學生品牌,把好入口和出口關。第三是完善來華留學生教育的學歷結構。第四是加強高端人才來華留學。第五是借鑒國際做法完善來華留學生的社會化、專業化服務體系。
(本文節選自中國教育報,原標題:如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免責聲明:
① 凡本(ben)(ben)站注明“稿(gao)件來源(yuan):中國教(jiao)育在(zai)線(xian)”的所有文字、圖(tu)片和音視頻稿(gao)件,版權均屬本(ben)(ben)網所有,任(ren)何媒體、網站或(huo)個(ge)人(ren)未(wei)經(jing)本(ben)(ben)網協議(yi)授權不得轉(zhuan)載、鏈接、轉(zhuan)貼或(huo)以其他方(fang)式復(fu)制發(fa)表。已經(jing)本(ben)(ben)站協議(yi)授權的媒體、網站,在(zai)下載使(shi)用(yong)時必須注明“稿(gao)件來源(yuan):中國教(jiao)育在(zai)線(xian)”,違者本(ben)(ben)站將依(yi)法追究責任(ren)。
② 本站(zhan)注明(ming)稿件來(lai)源為(wei)其(qi)(qi)(qi)他(ta)媒體(ti)的(de)文(wen)/圖等(deng)稿件均(jun)為(wei)轉(zhuan)載稿,本站(zhan)轉(zhuan)載出于非(fei)商業性的(de)教育和科研之目的(de),并不意味(wei)著贊同其(qi)(qi)(qi)觀點或(huo)證實(shi)(shi)其(qi)(qi)(qi)內容的(de)真(zhen)實(shi)(shi)性。如轉(zhuan)載稿涉(she)及(ji)版(ban)權等(deng)問題(ti),請作者在兩周內速(su)來(lai)電(dian)或(huo)來(lai)函聯系。




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