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進口食品境外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ji)其(qi)實(shi)施條例(li)、《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fa)》及(ji)其(qi)實(shi)施條例(li)等法(fa)律、行政法(fa)規的(de)規定(ding),制定(ding)本規定(ding)。
第二條(tiao) 向中國輸出(chu)食品(pin)(pin)的境外(wai)生(sheng)(sheng)產、加工(gong)、儲存企業(以下統稱(cheng)進口食品(pin)(pin)境外(wai)生(sheng)(sheng)產企業)的注(zhu)冊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規(gui)定。
第三條(tiao) 國(guo)家質(zhi)量監督檢驗(yan)檢疫總局(ju)(以(yi)下(xia)簡稱國(guo)家質(zhi)檢總局(ju))統一管理進口食品境外生產(chan)企業(ye)注冊工作。
國(guo)家認(ren)證認(ren)可(ke)監督管理委員會(以(yi)下簡稱國(guo)家認(ren)監委)組織實施進(jin)口(kou)食品境外生(sheng)產企業的注冊及其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tiao) 《進口食品(pin)境外生產企業注冊實施目錄》(以下(xia)簡稱《目錄》)由國家認(ren)監委負責制定、調整,國家質檢(jian)總局公布。
《目錄》內不同產品類別的注冊(ce)評審程序和(he)技術要求,由國家認監(jian)委另行制定、發布(bu)。
第五條(tiao) 《目錄》內食品的境外生(sheng)產企(qi)業,應當獲得(de)注冊后(hou),其產品方可(ke)進口。
第(di)二章 注冊(ce)條(tiao)件與程(cheng)序
第六(liu)條 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zhu)冊條件:
(一(yi))企業所在國家(地區)的(de)與注冊(ce)相(xiang)關的(de)獸(shou)醫服(fu)務體系(xi)(xi)、植(zhi)物(wu)保(bao)護體系(xi)(xi)、公(gong)共衛生(sheng)管理體系(xi)(xi)等(deng)經評(ping)估合格;
(二)向(xiang)我國出口的食品所用動植物(wu)原料應當來自非疫區;向(xiang)我國出口的食品可能存在動植物(wu)疫病傳播風險的,企(qi)業所在國家(地區)主(zhu)管(guan)當局應當提供風險消除或者(zhe)可控的證明(ming)文件和相(xiang)關科學材料。
(三)企業應當經(jing)所在國家(地區(qu))相(xiang)關主(zhu)管(guan)當局(ju)批(pi)準(zhun)并在其(qi)有效監管(guan)下(xia),其(qi)衛(wei)生條件(jian)應當符合中國法律法規(gui)和標準(zhun)規(gui)范的有關規(gui)定。
第七條(tiao)(tiao) 進口食品境外(wai)生產企業申(shen)請(qing)注冊,應(ying)通過其所(suo)在(zai)國家(jia)(地區)主管當局(ju)或其他(ta)規定(ding)的(de)方式向國家(jia)認監(jian)委推薦,并提交符合本(ben)辦法第六條(tiao)(tiao)規定(ding)條(tiao)(tiao)件(jian)的(de)證明性文(wen)件(jian)以及(ji)下列材料,提交的(de)有關材料應(ying)當為中(zhong)文(wen)或者英文(wen)文(wen)本(ben):
(一)所在國(地(di)(di)區(qu))相關的動(dong)植物(wu)疫情、獸醫衛(wei)生、公(gong)共衛(wei)生、植物(wu)保護、農藥(yao)獸藥(yao)殘留(liu)、食(shi)品生產企業注冊管(guan)理(li)和衛(wei)生要求等方面(mian)(mian)(mian)的法(fa)律法(fa)規,所在國(地(di)(di)區(qu))主管(guan)當局(ju)機構設置和人員(yuan)情況及法(fa)律法(fa)規執行(xing)等方面(mian)(mian)(mian)的書面(mian)(mian)(mian)資料;
(二(er))申請注冊的境外(wai)食品生(sheng)產(chan)企業名單;
(三)所在國家(地區)主管當(dang)局對(dui)其推薦企(qi)業的檢疫、衛生控(kong)制實際情況的評估答卷;
(四)所在國家(地區(qu))主管當局對其推薦(jian)的企業符合中(zhong)國法律、法規要求的聲明;
(五)企業注冊申請書(shu),必要時(shi)提供廠區(qu)、車間、冷庫的平面圖,工藝流程圖等。
第(di)八條 國家認監委應(ying)當組織相關專(zhuan)家或指(zhi)定(ding)機構對境(jing)外(wai)食品生產企業(ye)所在(zai)國家(地區(qu))主管當局或其他規定(ding)方式提(ti)交的資料進(jin)(jin)行審查(cha),并根據工作需要,組成評(ping)審組進(jin)(jin)行實地評(ping)審,評(ping)審組成員(yuan)應(ying)當2人以上。
從事評審的(de)人員,應當經國家認(ren)監委考核合格。
第九(jiu)條 評(ping)審(shen)組應當按(an)照《目錄》中不(bu)同產品類(lei)別的評(ping)審(shen)程序和(he)要求完成(cheng)評(ping)審(shen)工作(zuo),并向國家認監委提交評(ping)審(shen)報告。
國(guo)家認(ren)監(jian)委應當(dang)(dang)按照工(gong)作程序(xu)對(dui)評審報告(gao)進行審查,做出是否注(zhu)冊(ce)的(de)(de)決定(ding)。符合注(zhu)冊(ce)要求的(de)(de),予以注(zhu)冊(ce),并書面通(tong)告(gao)境外(wai)食(shi)品(pin)生產(chan)企業所(suo)在(zai)國(guo)家(地區(qu)(qu))的(de)(de)主(zhu)管(guan)當(dang)(dang)局;不予注(zhu)冊(ce)的(de)(de),應當(dang)(dang)書面通(tong)告(gao)境外(wai)食(shi)品(pin)生產(chan)企業所(suo)在(zai)國(guo)家(地區(qu)(qu))的(de)(de)主(zhu)管(guan)當(dang)(dang)局,并說明理由。
國家(jia)認監委應(ying)當定期統一公布獲得注冊(ce)的境外食品生產企業(ye)名單(dan),并報國家(jia)質檢總局(ju)。
第(di)十條 注冊有效期為4年(nian)。
境外食品生產企業需要延續注(zhu)(zhu)冊的,應當在(zai)注(zhu)(zhu)冊有效期屆滿前一年(nian),通過其所在(zai)國家(jia)(地區)主(zhu)管當局(ju)或(huo)其他規定的方式向國家(jia)認監(jian)委提出(chu)延續注(zhu)(zhu)冊申請。
逾期未(wei)提(ti)出延續注冊(ce)申請的,國家認監委(wei)注銷對其注冊(ce),并予以公告。
第(di)十(shi)一條(tiao) 已獲得注冊(ce)的(de)境外食(shi)品生(sheng)產企(qi)業的(de)注冊(ce)事項發生(sheng)變(bian)更時,應當通過(guo)其所在國(guo)(guo)家(jia)(地(di)區)主管當局或其他規定的(de)方式及時通報國(guo)(guo)家(jia)認(ren)監委,國(guo)(guo)家(jia)認(ren)監委根據具體變(bian)更情(qing)況(kuang)做出(chu)相應處理,并(bing)報國(guo)(guo)家(jia)質(zhi)檢總局。
第十二(er)條 已獲得注冊的(de)境外(wai)食(shi)品生產企業應(ying)當在其向(xiang)我(wo)國境內出口的(de)食(shi)品外(wai)包裝上(shang)如實標注注冊編號。
禁止冒用或者轉讓注冊編(bian)號。
第三(san)章 注冊管理
第十三(san)條 國家認監(jian)(jian)委依法對(dui)《目錄》內食(shi)品的境外生產企業進行監(jian)(jian)督管理,必要時(shi)組織相關專(zhuan)家或(huo)指定機(ji)構進行復查。
第十四條 經復查發現已獲得注(zhu)(zhu)冊的(de)境外食品(pin)生(sheng)產(chan)企業不能持(chi)續符合(he)注(zhu)(zhu)冊要求的(de),國家(jia)認監委應當暫停(ting)其注(zhu)(zhu)冊資(zi)格并報國家(jia)質檢總局(ju)暫停(ting)進口相(xiang)關(guan)產(chan)品(pin),同時向其所(suo)在國家(jia)(地區)主管當局(ju)通報,并予以(yi)公告(gao)。
境外(wai)食品(pin)生(sheng)產企業(ye)所在國(guo)家(jia)(地(di)區)主管(guan)當(dang)局應當(dang)監(jian)督需(xu)要(yao)整改(gai)的企業(ye)在規定期限(xian)內完成整改(gai),并向國(guo)家(jia)認監(jian)委(wei)提交書面(mian)整改(gai)報告和符(fu)合中國(guo)法律(lv)法規要(yao)求的書面(mian)聲明。經國(guo)家(jia)認監(jian)委(wei)審查合格后,方(fang)可繼(ji)續向我國(guo)出口食品(pin)。
第十五條 已獲得注冊的境外食品生產企業有下列情形之(zhi)一(yi)的,國家(jia)(jia)認(ren)監委應當撤銷其(qi)注冊并報國家(jia)(jia)質檢總局,同時向其(qi)所在(zai)國家(jia)(jia)(地區(qu))主管當局通報,予以公告(gao):
(一(yi))因境外食品(pin)生(sheng)(sheng)產企業的(de)原因造(zao)成相關(guan)進口食品(pin)發(fa)生(sheng)(sheng)重大食品(pin)安全事故的(de);
(二(er))其產品進境檢驗檢疫中發現不合格(ge)情(qing)況,情(qing)節嚴重(zhong)的;
(三(san))經查發(fa)現食品(pin)(pin)安全(quan)衛(wei)生管理存在(zai)重大(da)問(wen)題,不能保證其產品(pin)(pin)安全(quan)衛(wei)生的;
(四)整改后仍不(bu)符合注冊要(yao)求的;
(五)提供虛假材(cai)料或者隱瞞有關(guan)情況的;
(六)出租(zu)、出借、轉讓、倒賣、涂改注冊編號的(de)。
第十六條 列入(ru)《目(mu)錄(lu)》內的(de)進口(kou)食品(pin)入(ru)境時,出入(ru)境檢(jian)驗(yan)檢(jian)疫機構應當(dang)查驗(yan)其是否由獲得注(zhu)冊的(de)企業生(sheng)產,注(zhu)冊編號是否真實、準確,經查發現不符(fu)合法(fa)定(ding)要求的(de),依照(zhao)《中華人民共(gong)和國(guo)進出口(kou)商品(pin)檢(jian)驗(yan)法(fa)》等相關法(fa)律、行政法(fa)規予以處理。
第十七(qi)條 進口(kou)(kou)國家(jia)實行注冊(ce)管理而未獲(huo)得注冊(ce)的境外食(shi)品(pin)(pin)生(sheng)產企業(ye)生(sheng)產的食(shi)品(pin)(pin)的,依據(ju)《中華人(ren)民共和國進出(chu)口(kou)(kou)商品(pin)(pin)檢(jian)驗法實施條例(li)》第五(wu)十二條,由出(chu)入境檢(jian)驗檢(jian)疫機構責令其停止進口(kou)(kou),沒收違法所得,并處商品(pin)(pin)貨值金額10%以上、50%以下的罰款。
第(di)四(si)章 附(fu)則
第十八條 國(guo)際組(zu)織或(huo)者向我國(guo)境內出口食(shi)品(pin)的國(guo)家(地(di)(di)區(qu))主(zhu)管當局(ju)發布疫情(qing)通告(gao),或(huo)者產品(pin)在進境檢(jian)驗檢(jian)疫中發現疫情(qing)、公共(gong)衛生失控等嚴重問題的,國(guo)家質檢(jian)總局(ju)公告(gao)暫停進口該(gai)國(guo)家(地(di)(di)區(qu))相(xiang)關食(shi)品(pin)期間(jian),國(guo)家認監委不予接受該(gai)國(guo)家(地(di)(di)區(qu))主(zhu)管當局(ju)推薦(jian)其相(xiang)關食(shi)品(pin)生產企(qi)業注(zhu)冊。
第十(shi)九條(tiao) 境外食品生產企業所(suo)在(zai)國家(地區)主管當局應當協助國家認監委委派的評審(shen)(shen)組完成實地評審(shen)(shen)和復查工作(zuo)。
第(di)二十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tai)灣地區向中(zhong)國大陸出口《目(mu)錄》內食品的(de)(de)生產(chan)、加工、儲存企業的(de)(de)注冊管理,參照本規(gui)定執(zhi)行。
第二十一條 本(ben)規定中所在(zai)國(guo)家(地區)主管當局包括境外食品生產企業所在(zai)國(guo)家(地區)負責相關食品安全衛生的官方部門、官方授權機構及行(xing)業組織(zhi)等。
第二十(shi)二條 本規(gui)定由國(guo)家質量監(jian)督檢(jian)驗檢(jian)疫總(zong)局負責(ze)解釋。
第二(er)十三條 本(ben)規(gui)定自(zi)2012年(nian)5月(yue)1日起施(shi)行。原國(guo)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2年(nian)3月(yue)14日公布的《進口食品國(guo)外(wai)生產企業(ye)注(zhu)冊管理規(gui)定》同時廢止(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