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yue)我國玉米(mi)小(xiao)麥(mai)進(jin)口“斷崖式”下降,其實原(yuan)因不復雜,從數量上看(kan)不需要,從價格上看(kan)進(jin)不來。
根據(ju)海關公布的(de)最新糧(liang)食進口數據(ju)顯(xian)示,在今年 9 月份,我國玉米進口量為 31 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 80.9%;1 至 9 月玉米進口總量共計 1283 萬噸,同比下降 22.5%。小麥在 9 月份的進口量為 25 萬噸,同比減少 60.1%;1 至 9 月小麥進口總量總計 1074 萬噸,同比增加 5.5%。稻谷及大米在 9 月份的進口量為 9 萬噸,同比減少 32.6%;1 至 9 月累計進口量為 98 萬噸,同比減少 54.2%。
9 月份,玉米(mi)、小麥、稻(dao)谷(gu)(大(da)米(mi))這三(san)大(da)主糧(liang)的進口數(shu)量不約而同地大(da)幅下降(jiang)(jiang)。尤其是玉米(mi)和小麥,一個下降(jiang)(jiang)幅度(du)高達(da)八(ba)成(cheng)(cheng),一個下降(jiang)(jiang)六成(cheng)(cheng)之(zhi)多,用(yong) “斷崖式” 下降(jiang)(jiang)來形容,可謂是恰如其分(fen)。
背后發生(sheng)了什么?其實原因不復(fu)雜。
一是不(bu)需要,二是進不(bu)來。
不需要,是從數量說。
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并且(qie)庫(ku)存充足,完(wan)全能夠確(que)保 “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dui)安全(quan)”,所以并(bing)不需要進口過多的糧食。
據國(guo)家統(tong)計局今日的最新發布消息,全國(guo)夏糧(liang)與(yu)早稻產量合計 17795 萬噸,較上年增加 346 萬噸,增長幅度為 2.0%。目前秋收進展順利,全年糧食有望再度迎來豐收。
先(xian)來(lai)說說秋糧中的主(zhu)要作物 —— 玉米(mi)。據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預測,由于玉米(mi)種植面(mian)積增加(jia)且長勢良好,今(jin)年(nian)我國(guo)玉米(mi)將(jiang)再次迎來(lai)豐收(shou),產(chan)量預計(ji)將(jiang)增加(jia) 800 多萬噸。如此一(yi)來(lai),玉米(mi)產(chan)需缺口(kou)不到 300 萬噸,所以并不需要(yao)進(jin)口(kou)多少(shao)玉米(mi)。
實際上(shang),近年(nian)來國(guo)(guo)內玉米(mi)(mi)產(chan)(chan)能(neng)(neng)持續增長,尤其是隨著玉米(mi)(mi)單產(chan)(chan)大(da)面積(ji)提升行動的(de)(de)加快推(tui)進,國(guo)(guo)產(chan)(chan)玉米(mi)(mi)的(de)(de)供應保(bao)障能(neng)(neng)力(li)不斷(duan)增強。由此,我國(guo)(guo)玉米(mi)(mi)產(chan)(chan)需(xu)缺口(kou)大(da)幅(fu)縮小,對(dui)進口(kou)的(de)(de)需(xu)求也已明顯減弱。
再說(shuo)說(shuo)夏糧中的(de)大頭 —— 小麥。依據(ju)國家統(tong)計局的數據(ju),今(jin)年小麥產量達到(dao) 13822 萬噸(dun)(2764 億(yi)斤),相比(bi)(bi) 2023 年增(zeng)加(jia)了 365.8 萬噸(dun)(73.2 億(yi)斤),增(zeng)長幅度為(wei) 2.7%。這一產量比(bi)(bi) 2022 年的歷(li)史記錄還要高(gao)出 50 萬噸(dun),再度創下歷(li)史新(xin)高(gao)。
值得一提的(de)是,我國小麥(mai)常年處于產(chan)需平衡且豐年有余的(de)狀(zhuang)態。除(chu)了能夠(gou)滿足(zu)口糧以(yi)及食品加工(gong)需求之外,還(huan)有一千多萬噸可以(yi)調劑用作飼料用糧。去年,我國小麥(mai)因局地 “爛(lan)場雨” 而(er)減產,同時有(you)一部分發芽的(de)小(xiao)麥(mai)被用(yong)作飼料,據專家(jia)估計約有(you)三千多(duo)萬(wan)噸小(xiao)麥(mai)轉為飼用(yong),這使得質(zhi)(zhi)優小(xiao)麥(mai)在該(gai)年(nian)度產需(xu)略顯(xian)緊張,故(gu)而(er)需(xu)要(yao)多(duo)進(jin)口一些進(jin)行(xing)調(diao)劑。而(er)今年(nian)小(xiao)麥(mai)產量恢復且質(zhi)(zhi)量良好(hao),自(zi)然也就不(bu)需(xu)要(yao)進(jin)口太多(duo)小(xiao)麥(mai)了。
當然,不(bu)需要(yao)大量(liang)進(jin)口谷物的底(di)氣,一方面(mian)來自于生產,另一方面(mian)則源(yuan)于充裕的庫存。
近日,國家糧食和物(wu)資(zi)儲備局(ju)局(ju)長劉煥鑫在(zai)接受(shou)新華社(she)記(ji)者專(zhuan)訪時表示,糧食總產量已連續 9 年穩定在 1.3 萬億斤以上,小麥、稻谷兩大口糧品種實現了百分之百自給。目前糧食庫存充裕,遠高于 17%-18% 的國際糧食安全警戒線,小麥、稻谷的庫存量能夠滿足全國人民 1 年以上的口糧消費需求。
也就(jiu)是說(shuo),假設全(quan)年不進行糧食生產(chan),僅僅依靠庫存的稻谷、小麥,就(jiu)能夠供國人食用 365 天以上。什么叫做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便是最好的詮釋。
那為什么(me)今年(nian)前面的(de)幾(ji)個月玉米、小麥進口(kou)偏多呢?那是(shi)去年(nian)以來(lai)進口(kou)的(de)慣(guan)性(xing)使然。
據專家分析,近年來(lai)我國玉(yu)米(mi)、小麥進口(kou)量(liang)連(lian)年突(tu)破(po)關(guan)稅配(pei)額(玉(yu)米(mi)配(pei)額為 963.6 萬噸,小麥配額為 720 萬噸)。這一方面是由于存在階段性玉米產不足需的情況,另一方面也有落實中美經貿協議從而擴大進口的考量。這是綜合權衡國內外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后作出的主動選擇,具有一定的階段性特征。
既然國內并(bing)不需要如(ru)(ru)此大量(liang)的玉米和小麥,那么進口的階段性慣性便會(hui)消失。如(ru)(ru)此一來,9 月玉米、小麥進口量 “跳水” 也就很好理解了。
進不來,是從價格上(shang)說。
前面提到過,我國對(dui)大(da)米(mi)、小(xiao)麥、玉米(mi)的進口實行(xing)配額(e)管理,其中配額(e)內(nei)關稅為 1%,而配額外的關稅則高達 65%。這是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時所作出的承諾。
不(bu)得不(bu)說,我國確實是遵守(shou)世(shi)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的典范。與那些動輒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國家相比,我國的表現強出不止一星半點。
近年來,在(zai)國(guo)際糧價暴(bao)漲暴(bao)跌的外部環境之下,國(guo)內(nei)糧價卻相對平穩(wen)。這并非是(shi)因為我們的市場(chang)化程(cheng)度不高、開放程(cheng)度不夠,而(er)是(shi)儲備調控充分發揮了保供穩(wen)價的 “蓄水(shui)池” 功能。
市場(chang)開放度(du)的衡量(liang)標準在于國(guo)內(nei)國(guo)際市場(chang)的聯動(dong)程度(du)在日益(yi)提(ti)高。2022 年以來,國際糧價持續震蕩走低,國內糧價也隨之相應調整,內外價差得以保持在合理范圍之內。關稅配額內的糧食能夠進口,然而配額外的糧食由于缺乏價格優勢,根本無法進入國內市場。
這是在(zai)國(guo)(guo)際糧食價格幾乎跌至近年來(lai)低位的情況(kuang)下所發(fa)生的狀況(kuang)。這也在(zai)一定程度上表明,我(wo)國(guo)(guo)農業的綜合競爭力得到(dao)了顯(xian)著提升,能夠經(jing)得起(qi)國(guo)(guo)際市場震蕩的考驗。最(zui)起(qi)碼在(zai)玉米(mi)、小麥(mai)方面,我(wo)國(guo)(guo)展(zhan)現出(chu)了強大的穩定性和適(shi)應性。
至于(yu)后(hou)續幾(ji)個月玉米、小麥的進口趨勢,依(yi)據 “不需要、進(jin)(jin)不來” 的(de)邏輯進(jin)(jin)行推(tui)斷,有(you)望繼(ji)續(xu)維(wei)持在較低水平(ping)。而步入(ru) 2025 年(nian),隨著(zhu)國際糧價或(huo)將邁(mai)入(ru)新一輪上漲(zhang)周(zhou)期,我(wo)國玉米、小麥的(de)進(jin)(jin)口大概(gai)率會恢復(fu)到關稅配額以內(nei)的(de)水平(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