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織夢”:當游戲技術被應用在人工智能教育上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
在某學校的一節編程課上,學生們坐在電腦屏幕前,通過操作鼠標,調用模型,便能自由搭建機器人形態,編程完成后,機器人便可在虛擬場景內運行。這一過程中,屏幕上展現的是3D的機器人實時運行效果。
這樣的一節課,應用的是“虛擬仿真實驗室”產品。它來自騰訊扣叮青少年編程平臺,是其6月27日最新發布的機器人編程學習產品。
提及機器人編程,人們首先會想到需要配備機器人硬件產品。但由于機器人硬件設備造價高,所以,學校、家長等需要綜合考慮性價比,目前普及效果遠不及其它編程品類。
而扣叮此次的新品,則是另辟蹊徑,在自身游戲技術為基打造的自研教育引擎加持下,通過“虛擬仿真”解決“實體硬件”的限制,讓學生可以“去硬件化”地在線學習機器人編程。
這樣既能把機器人編程教育在孩子邏輯思維、算法思維、批判思維、合作思維和創新能力等種種核心素養培養與提升的優勢進行保留;也能降低學校的硬件采購與維護成本,讓孩子以更低成本、低門檻的方式接觸這類教學,也將進一步提升機器人編程教育的普及度。
01
一個思考:為什么是騰訊互娛在做編程教育?
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的主業是游戲。那么,他們為什么要“不務正業”的切入編程教育領域?帶著這樣的困惑,我們聯系了騰訊互娛青少年業務中心總監、扣叮負責人張帥進行了深度探討,試圖尋找到答案。

據張帥介紹,跨行業做編程教育并不是臨時起意,“騰訊作為一家以科技+文化為基礎的互聯網公司,一直重視在科技領域的投入,也很關注青少年科創教育領域的發展”。早在2017年,騰訊就成立了“騰訊青年發展委員會”,希望為青少年打造面向未來的創新成長平臺,讓科學和藝術成為孩子追求的“新時尚”。 隨后也陸續推出“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青少年周”等系列青年活動項目。也早在偏遠地區學生數字素養和創意表達提升方面,做積極探索。
騰訊扣叮成立背后的初衷也源于此。張帥表示:“我們希望能夠成為孩子們的后盾之一,通過”連接“的能力,從技術、環境、平臺、工具等多維角度出發,為孩子們、為科創教育,構建更具普惠性的教育工具”。
談及為什么是互動娛樂來做,貌似與游戲主業“南轅北轍”的青少年編程工具,張帥則認為這是意料之中的“殊路同歸”。 游戲行業經過20年的產業發展,所積累下來的技術體系,是一個能夠極致調用芯片算力、圖像顯示、網絡帶寬、交互技術等當前科技能力的技術種群,這些技術在發展和積累中,所帶來的溢出效益也逐漸顯著。“游戲有技術,市場有需求,將這些技術勢能運用在教育場景中,并不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
本著發揮技術和數字能力的專長,以更普適的工具,降低人工智能、編程學習門檻的愿景,2019年騰訊推出了自研的青少年編程學習平臺“騰訊扣叮”。希望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激發青少年學習興趣,助力下一代科技人才的培養。過去幾年,騰訊扣叮也以深圳為出發點,通過公益活動“騰訊青少年人工智能追夢營”輻射全國,不僅公益進入全國100多個地區的2000多所學校,助力開展教育普惠;還深入到滄源、吉安、恩施等偏遠地區惠及了數萬名鄉村孩子,成為許多孩子入門編程的“第一課”。
02
游戲技術被應用在編程課上
而此次,扣叮推出的“虛擬仿真實驗室”,則是扣叮的又一個跨越——游戲技術被應用在編程課上。
據張帥回憶,在“虛擬仿真實驗室”立項之前,團隊與8個不同地區的教育局、一線師生、高校做過調研交流。北師大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的盧宇教授就表示:“人工智能、計算思維等教育當中,越來越強調通過虛擬仿真環境,完成對于實踐環節高效的設計以及學生的實操能力培養。騰訊做 ‘虛擬仿真實驗室’抓的方向和對優勢領域的發揮都十分精準,也確實能降低編程及人工智能教育開展的成本。”
據“SPARK 2022” 騰訊游戲發布會“騰訊扣叮。虛擬仿真實驗室”發布環節的介紹,該產品在游戲技術加持下,提供“虛擬硬件高仿真模擬”、“低性能機房支持”、“高精尖AI能力教育化”三大核心支持,將助力青少年、學校及教育單位,以更低成本、低門檻、高沉浸的方式,接觸并學習前沿的機器人編程知識。“
具體而言,“虛擬仿真實驗室”將給機器人編程教育帶來兩方面優勢:
最直接的是對學校來說,降低老師、學生的準入門檻:以往,機器人編程因機器人硬件成本問題全國范圍普及度較低,學校開課成本及教學成本壓力坡大。而虛擬仿真實驗室在騰訊自研的“騰訊游戲織夢引擎”的支持下,除了能帶來“虛擬硬件高仿真模擬”的技術支持,還能為產品提供機器人硬件組裝、機器人運動編輯、人工智能能力、積木編程能力等方面的技術支持。也就是有了“虛擬仿真實驗室”,學生、老師們無需實體機器人硬件設備,在線上就可以完成仿真機器人搭建、編程以及模擬運行等內容。同時,該引擎也提升了其對軟件運行環境的適配度,讓新品能在不同配置的電腦里正常運行,順暢學習。
其二,可以提升機器人編程教育的普及度,張帥舉例:往常的STEAM教學課堂中,因硬件設備不足往往是一個桌子6個孩子共用一套硬件。而基本每個學生都會有電腦,“虛擬仿真實驗室”上線之后,老師在線上就可以完成機器人搭建、編程及機器人運行步驟的教學演示。學生基于基礎學習,還能在豐富的仿真硬件模型庫里,零成本擁有自己的Robotics X Max 機器人,并通過編程創作、改裝機器人,在虛擬火星場景中探索火星地形、完成科研任務。如此從構建、編程再到運行、調試、實踐的機器人編程學習全環節,都可以被放置到這個虛擬仿真環境中完成,將對機器人編程教育的普及帶來很大推動。

同時張帥還特別強調,虛擬仿真硬件編程學習平臺,是能夠和硬件共存的。因為這類虛擬硬件的學習方式,無法鍛煉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動手操作能力(靈活動手組裝實體機器人),所以學生要更好的進行機器人編程發展,還是需要軟、硬件教學相互補充。“長遠來看,機器人編程教育普及度提高,對硬件供應市場也是有利的”張帥認為。
據張帥透露,虛擬仿真實驗室計劃9月上線,將進入1500多所中小學課堂中,惠及100多萬名學生,助力教育部門、學校減輕機器人硬件編程開課成本壓力與教學門檻。后續還計劃進入更多地區的中小學校園,助力全國尤其偏遠地區的人工智能教育的落地普及。
03
一個目標:“即使是體育老師,也能在預習一天的情況下,上好一節編程課”
扣叮內部有一個目標是爭取實現“即使是體育老師,也能在預習一天的情況下,上好一節編程課”。張帥非常認真的向我們分享了,他們是怎樣一步步努力實現這個看似“拍腦袋”的目標:
“體育老師”只是一個夸張的比喻,實際上是因為在深入偏遠欠發達地區,時常遇到一些非編程專業甚至非計算機專業的信息課任職老師。“要想把普及工作做好,既要抓孩子,也需要解決這種師資問題”,因此扣叮在產品打造、課程建立和公益活動三個維度都進行了優化發力。
在產品優化上,需要讓0基礎的老師、學生也能啟蒙興趣—學習理解—輕松上手,為此扣叮結合騰訊多年的游戲業務積累,創新的把游戲技術和編程教學相結合。同時,結合游戲IP資產,在素材庫中加入IP、人物、場景等元素,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老師、學生提升學習興趣。
在課程打造上,扣叮沒有選擇單打獨斗,而是結合各地的實際需求,與專業的教育類高校、機構合作開發定制化課程內容。這種“企、校”合作的共建方式下,企業的技術優勢與高校的學術、教育專業力,可以優勢互補各展所長。由此,扣叮先后與北師大學、華南師大等6所高等師范院校及教育機構,共打造了400余節師、生免費編程課程。
而在追夢營公益活動上,則不強調選拔,拔優,更多的是鼓勵參與、鼓勵創作、鼓勵實踐,讓孩子們都能行動起來,從第一行代碼開始,注重學習與實踐的結合。比如在比賽活動題目設計上,會設置“課題”而非“考題”,用“智慧未來”、“智慧家鄉”等新穎主題,引導孩子自主創意能力,而不是一份標準的模范答案。

誠然,距離真正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但這個過程也讓我們看到了騰訊為編程教學普及所做的扎實努力與游戲技術、思維,應用在教育領域所帶來的無限可能性。
04
技術的開源,從生產端角度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教育普及
正如盧教授所提到的,在人工智能、計算思維等教育當中,越來越強調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完成更為低廉、高效能的實踐學習。游戲引擎所帶來的虛擬仿真體驗,不僅能運用在機器人編程方面,甚至在傳統教育場景中的物、化、生實驗場景,若能運用引擎技術對實驗畫面、實驗結果進行仿真模擬,也將幫助改善實驗器材購買、管理的成本壓力及一定的實驗事故安全隱患。
對此張帥表示,希望游戲技術能在這方面,更進一步助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的推動。今年我們會先在市場上進行驗證與迭代技術。后續織夢引擎的底層技術支持更為成熟時,會計劃開源給業內伙伴使用。他還進一步分析:“教育垂直廠商去做虛擬仿真類軟、硬件教學工具,普遍會針對某個特定教學需求去做定制研發。但這種虛擬仿真類的定制研發對應的則是人力、技術投入、時間等種種成本的長期支出,從投資回報的角度,廠商難免會產生顧慮”。
可以想象的是,若是有一個開源的底層的技術進行支持的話,將會從生產端的角度大大降低虛擬仿真類教育產品的研發成本,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
深聊的最后,張帥表示:“我們團隊更多是‘扮演好’技術輸出、技術解決方案提供的角色。我們深知,下一代科技素養的普遍提升、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個路阻且長的過程,需要社會多方的加入與密切結合才能把它做好。”
免責聲明:
① 凡本(ben)站注明“稿件(jian)來源:中(zhong)國教育(yu)在線”的(de)所(suo)有文字(zi)、圖(tu)片(pian)和音視頻(pin)稿件(jian),版權(quan)均屬本(ben)網(wang)(wang)所(suo)有,任(ren)何媒體、網(wang)(wang)站或個(ge)人未經本(ben)網(wang)(wang)協議授(shou)權(quan)不得轉載、鏈(lian)接、轉貼(tie)或以其他方式(shi)復制發表。已經本(ben)站協議授(shou)權(quan)的(de)媒體、網(wang)(wang)站,在下載使(shi)用時必(bi)須注明“稿件(jian)來源:中(zhong)國教育(yu)在線”,違者(zhe)本(ben)站將依(yi)法追(zhui)究責任(ren)。
② 本(ben)站注明稿(gao)件來(lai)源為其(qi)他媒(mei)體的文/圖等稿(gao)件均為轉載(zai)稿(gao),本(ben)站轉載(zai)出于非商業性的教(jiao)育和(he)科研之目的,并(bing)不意味著贊同其(qi)觀點或證實(shi)其(qi)內容的真實(shi)性。如轉載(zai)稿(gao)涉及版(ban)權等問(wen)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su)來(lai)電(dian)或來(lai)函聯(lian)系。




中國教育在線

